《秋江送别二首》是唐代的王勃所作的诗词,到底是怎样的一首诗词呢?全词如下:
秋江送别二首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评析
两首诗都有趣地运用重复的词语,表现一种回旋反复的美:第一首开头两句的第一字和第六字相同,第二首开头两句的第一字与第三字相同。王勃将陆与水相对,这是最普遍持久的对偶之一。在第一首诗中,诗人已经感伤于江水及其对离别的实际意义和象征意义,但是他发现格外难以忍受的是陆地上的树,这些树遮断了他的视线,使他难于看到离去的朋友。在第二首诗中,王勃运用了一个十分普通的宫廷转喻来进行巧妙的议论:“谁说甲是真的(事实上甲是真的),因为乙(巧妙的构思)与甲相矛盾。”由于离别,江水不再是一个小区域,而成了两个不同世界的分界线。
作者简介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人,唐代诗人。
出身于豪门望族,祖父王通是隋末大儒,号文中子;叔祖王绩是著名诗人;父亲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王勃从祖王绩,王绩的诗风直接影响了王勃的诗作。而王勃兄弟六人,都以诗文为人称道。王勃曾有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感叹。
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称为“王杨卢骆”,世称“初唐四杰”。他们四人反对六朝以来颓废绮丽的风气,“思革其弊,用光志业”,致力于改革六朝文风,提出一些革新意见,开始把诗文从宫廷引向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边塞,题材扩大了,风格也较清新刚健,对于革除齐梁余风、开创唐诗新气象,起了重要的作用。经过他与同时代的人的努力,“长风一振,众荫自偃,积年绮碎,一朝清廓”,以独具特色的文风,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讲中国文学史,尤其是唐代文学史,没有不讲到“王杨卢骆”的。
他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旧唐书》载:“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株树也。”杨炯《王勃集序》上也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麟德元年(664年),王勃上书右相刘祥道曰:“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刘祥道赞其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元年(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相关阅读
1 观音大士赞 王勃
导语:有着诗杰之称的王勃博学多才,他的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勃所创作的佳作《观音大士赞》,欢迎阅读! 观音大士赞 王勃 盖闻。圆通大士。乃号观音。接物利 【查看全文】
2 关于王勃作文素材王勃一生都非常的坎坷也非常的短暂,他非常的有才华,又不愿向权贵低头,所以他遭受到同僚的排斥。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诗人王勃作文素材,欢迎阅读! 关于王勃作文素材:王勃 【查看全文】
3 山中阅读答案王勃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山中阅读以及答案,欢迎大家阅读,也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学习《山中》这一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 山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查看全文】
4 王勃怨你 从大唐的华光中匆匆而来 忧郁中透着智慧的风采 你才华横溢,飘逸豪迈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拉近了你我的距离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书写着我们赣鄱大地的华彩 你的坚强 你的浪漫 【查看全文】
5 滕王阁序中的文言现象导语:襟三江而带五湖、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都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让我们看看其中还有那些文言现象。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资料。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生毕业网。 通假 【查看全文】
6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少有神童之称,博学多才。十五岁举幽素科,授朝散郎。后为沛王府侍读,因戏作斗英王鸡檄文,触怒高宗,斥逐出府。遂南游巴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