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盛唐众多的诗坛圣手中,而作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是一位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人物。那么,关于这位诗人王勃的父亲是谁呢?
唐代诗人王勃出生于绛州龙门的一个小康之家,父亲王福畴曾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公职,与当时的大文豪杜易简等人颇有交情,因而王府虽称不上家世显赫,却也是往来无白丁的书香门第。
王勃的父亲爱好诗书,因而对儿子文学功底方面的培养也十分用心,年幼的王勃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于诗歌骈文方面有很高的造诣。王勃文采斐然,十四岁已是进士及地,未及弱冠便入仕途,在当时来看,无疑是光耀门楣的一件喜事。在此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父子二人一同在朝为官,生活平静而安逸。
然而王福畴虽为饱学之士,对官场政治斗争的残酷无情却并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终于有一天,在他的纵容下,王勃的一篇《斗鸡赋》檄文令他苦心经营得来的大好前程毁于一旦。唐高宗读此文后大为震怒,遂将王福畴父子逐出长安。
咸亨二年秋冬之际,王勃得好友引荐而谋得虢州参军一职,父亲王福畴因此暂时卸下了心头包袱。然而未过多久,年少气盛的王勃再次铸成大错,终至父亲大难临头。
在任上,官奴曹达犯罪,王勃怒而杀之,其后虽得朋友庇护而得以保全性命,可是父亲王福畴却因此受到了连累,不仅从雍州司功参军被贬为交趾县令,更以年迈之躯被远谪至南荒之外,饱尝颠沛流离之苦。
上元三年春夏之交,王福畴在自己的寒舍,终于见到了风尘仆仆赶来的儿子。但见老父生活困顿,王勃不仅悲从中来,父子抱头痛哭,依依惜别。不久之后便传来王勃回乡途中沉船殒命的噩耗,王福畴痛惜,父子匆匆一别,终成诀别……
王勃简介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认为“君子以立言见志。遗雅背训,孟子不为;劝百讽一,扬雄所耻。苟非可以甄明大义,矫正末流,俗化资以兴衰,家国由其轻重,古人未尝留心也”(《上吏部裴侍郎启》)。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
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其中写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杜少府之任蜀川》写离别之情,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慰勉,意境开阔,一扫惜别伤离的低沉气息,为唐人送别诗之名作。《别薛华》、《重别薛华》等五律都以感情真挚动人。《山中》、《羁春》、《春游》、《临江二首》等五言绝句,则通过写景抒发深沉的怀乡之情。明代胡应麟认为王勃的五律“兴象婉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唐)、中(唐)妙境。五言绝亦舒写悲凉,洗削流调。究其才力,自是唐人开山祖”(《诗薮·内编》卷四)。
王勃的古诗仅有10多首,其中《临高台》反映都市繁华生活,暗寓对贵族豪门的讽刺。《采莲曲》、《秋夜长》写妇女在采莲和捣衣时思念征夫,则是直接继承了乐府民歌的传统,而又能开拓意境。这些诗作虽仍带有六朝的华艳色彩,但风格清新明朗,显示了唐诗的新面貌。
相关阅读
1 王勃的故事2篇
王勃一向不满于豪门和官场的倾轧,而他又才高气盛,所以在官场上的时候,王勃受到了同僚的嫉妒以及排斥。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勃的故事,欢迎阅读! 王勃和滕王阁的故事 公元676年 【查看全文】
2 滕王阁序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王勃读过《滕王阁序》的人都会为王勃的才气所震憾,那么到底是怎样一篇如此让人惊艳的作品呢? 滕王阁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查看全文】
3 课文《少年王勃》教学设计【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20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 【查看全文】
4 王勃九日登高原蜀中九日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整理的相关资料。 【原文】 《九日登高》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查看全文】
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赏析 这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京城长安送别一 【查看全文】
6 蜀中九日/九日登高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朝代:唐代 作者:王勃 原文: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赏析 因为本诗抒发了佳节思亲的感情,九日登高,遥望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