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的一生是非常的坎坷的,也是非常的短暂的,但是王勃的诗作带给我们很大的感触,成为不朽的诗篇。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王勃的作文,欢迎阅读!
第一次开始这么认真地思考王勃。说来也好笑,很早就牢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个名句,却从不知道它的作者王勃。
说实话,初读《滕王阁序》,对于王勃,我是不喜欢的。不喜欢他拍马屁似的夸赞那个笔会和人,也不喜欢他大篇幅的描写自己。不过,有这种感觉只是因为我没读懂。可是无论如何,对于王勃这个神童式的人物,最初的感觉是不好的,也说不清楚是为什么,或许是觉得他自大吧!
可,当我一遍又一遍的阅读王勃的生平和著作后,对他的感觉却一点一点的发生变化。
没错,王勃的确自负,可自古天才有哪个不自负?六岁便能作文,九岁便能指出大儒颜师古注解的《汉书》中的错误,并写出《汉书指瑕》,,十二岁便毛遂自荐,“所以慷慨于君候者,有气存平心耳。”请求右丞相刘祥道举荐自己。呵!这是怎样的神童,有具有怎样的胆识啊!他有什么理由不自负呢?
总是觉得“神童”都是少年老成的,本应和邻家小孩一起丢沙包的年龄,却故作深沉的吟诗作对,谈古论今。可一篇《檄英王鸡》,却让我不觉他是远古的神童,而是就在我们身边的伙伴。也是啊,写《檄英王鸡》是的王勃正是十七八岁的年龄,同我们一样。文章里透露出的率真,斗气,还有一种说不出却很熟悉的感觉,让我觉得他好真实。然后就会想,如果子安就是我身边的一个男生,我会对他有怎样的感觉。我想,不会是喜欢,会是佩服吧!
《檄英王鸡》拿到现代,定会是备受欢迎的,但在那个时代,却是犯了皇帝的忌讳。高宗的心里正埋藏着一种担忧,那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们会自相残杀。喝彩就喝彩吧,写什么檄文,这不是挑拨离间么?不过,这应该也和子安才高遭妒有关。
远离那些“上游生活”的子安倒也轻松,放旷诗酒,驰情于文场,甚至还钻研起了医药。但他那样的个性,那样的才气,周围自会有许多不喜欢他的人。于是,一个曹达,险些害了子安的性命。
遭受两大挫折,子安能怎样?心情郁闷呗!可是二十几岁的年龄,总是乐观的呀,所以,那篇《滕王阁序》打动了多少年代,多少人!
最令我感兴趣的是子安的爱情,才子当配佳人嘛!可是除了电影《王勃之死》外,我找不到一个与此有关的线索。电影中的王勃为了救落霞姑娘参加那次笔会,可落霞还是死了,而王勃最后跳海自杀。我不觉得他自杀是真的,可我倒希望真有这么一个落霞姑娘而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千古绝唱也真的与她有关。如果是这样,子安27年的生命将会更唯美些吧!
电影中的落霞钟爱的舞剧《铜雀伎》里郑飞蓬与卫斯奴的爱情悲剧也深深打动了我。于是,更加喜欢子安,喜欢他在剧中透露出对爱情的执着,尽管那其中满载着对现实的不满。当然,也因为总觉得,他是和我同龄的人吧!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王勃,率真,自负,还有一点点的可爱。
知识扩展:与王勃畅谈
(背景:21世纪的某年某月某日,一位科学家终于发明了一台能穿越时空的可视电话机,一位王勃的崇拜者有幸成为第一个试用者。电话接通了……以下为一位记者的复述记录)“您好!请问是王勃先生吗?”
“在下正是,敢问你是?”
“我是一个未来人,想通过穿越时空来了解您。您的作品《滕王阁序》千古流传,另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更是脍炙人口,您能先为我们介绍一下您当时是如何写下《滕王阁序》这作品的吗?”
“可以。唉!说来话长:其实当时我正要去看望我的父亲,路过南昌时,赶上都督阎伯屿成功新修滕王阁,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于是我便前往拜见,热情的阎都督便请我参加宴会。阎都督这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我当时是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竟不知推辞,反而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也没有注意阎都督已经不高兴了。”
“那么当你在创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时写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其实自己也不太清楚,因为朋友无论相隔多远都想在一起,那时我的心中满是对朋友的不舍和勉励,于是就写下了这首诗。”
“有人说你这是一种自我安慰,是这样的吗?”
“我想不是的。当时我只是十分自然地表达送朋友惜别的情感,并没有想到自己。”
“那么你对朋友、知己的看法是?”
“只要是互相了解,有着真挚友谊的人,即使相隔再远也能做到像就在身旁那样倍感亲切。”
“谢谢你!那么对于别人称你、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又有什么看法呢?”
“我……”
(由于信号的不稳定,通信被迫终止,但似乎所有人都觉得很满意。那位幸运的试用者在事后说:“只要是互相了解,有着真挚友谊的人,即使相隔再远也能做到像就在身旁那样倍感亲切。我相信这样的友谊无处不在,而且我坚信有这种友谊的世界将会永远美好!”——《新世纪科学报》)
相关阅读
1 谈王勃与《滕王阁序》
王勃是个令人扼腕叹息的年少轻狂的才子。他如一团流火,极速燃遍了神州大地,又倏忽间转瞬即逝。这样一场熊熊燃烧的大火被南中国海冰冷刺骨的海水无情地扑灭,但它的余温,却 【查看全文】
2 论王勃对唐诗发展的贡献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在中国文学史上,才如江海命如丝的人物不胜枚举:有一生襟抱未曾开者,如李贺;有仕途坎坷、潦倒终 【查看全文】
3 王勃《蜀中九日》《蜀中九日》 朝代:唐代 作者:王勃 原文: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蜀中九日》赏析: 因为本诗抒发了佳节思亲的感情,九日登高 【查看全文】
4 王勃说过的名言警句王勃说过的名言警句有哪些呢?王勃说过的名言警句对人们有着什么启迪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勃说过的名言警句,欢迎大家阅读。 1、上已年光促,中川兴绪遥。绿齐山叶满,红泄片花 【查看全文】
5 王勃滕王阁序与滕王阁诗《滕王阁序》和《滕王阁诗》是同时创作的,《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是一篇骈文,写得生动感人,千古传诵,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但 【查看全文】
6 王勃《滕王阁诗》王勃《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唐高宗上元三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