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文学革新观念

发布时间:2017-05-29 00:00

  王勃与陈子昂的文学观念极其相似,王勃的文学革新步伐领先于陈子昂,并为陈子昂的变革起到了一定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对于唐代文学的变革,人们普遍把第一份功劳记在陈子昂的名下,而“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常常被视为陈子昂的对立面,多遭排拒之意。南宋刘克庄(1187―1269)在《诗话前集》(《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七十三)中说:“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倡高雅冲澹之音,一扫六代之纤弱,趋于黄初、建安矣。”从创作实践上看,这种说法是有一些道理。如果从文学观念上看,则实不其然。王勃与陈子昂的文学观念极其相似,甚至可以说同出一辙。本文就王勃的文学革新观念做进一步的探讨,祈教于方家。

  一、文学史对唐代文学革新的普遍认识

  唐代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文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博大雄浑、刚健质朴的盛唐文风与唐代强大的国力相表里。唐代文学经过众多作家们的努力,才一步一步走向“崇雅黜浮,气益雄浑”的。唐代文学走向繁荣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一种强烈的革新精神。在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文学群体中,人们总爱把陈子昂看作是唐代文学改革的先驱。这种观念占有主导地位,长期左右着人们对唐代文学史的认识。

  一种文学史观的形成,除了凭借一定的历史事实之外,更主要的是文学史家们的认识对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陈子昂作为唐代文学革新的先驱,很大程度上是当时及后世一些评论家们的观念对文学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唐代推崇陈子昂的人很多,如李华《萧颖士文集序》说:“君以为……今日陈拾遗子昂文体最正,以此而言,见君之述作矣。”(《全唐文》三一五)李舟《独孤常州集序》:“天后朝,广汉陈子昂独溯颓波,以趣清源,自兹作者,稍稍而出。”(同上四四三)梁肃补阙《李君(翰)前集序》:“唐有天下几二百载,而文章三变,初则广汉陈子昂以风雅革浮侈。”(同上五一八)前三种唐人文集序都述及陈子昂在文学变革方面具有开创之功。但这并不足以产生统摄文学史观的强大惯性,真正使这一观念为人所知的是文学史上的大家。如韩愈《荐士诗》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宋代欧阳修也说:“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愈和欧阳修,以其在唐宋文学界的突出地位,对后世的文学史观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从创作成果来看,陈子昂在改变唐代文风方面确实做出很大的贡献,他以“复古”为创新,力倡“汉魏风骨”。在文学创作方面提倡五言古诗和古代散文,文风古朴,少藻饰,罕用典,具有雄辩之气势。高步瀛先生云:“气体朴厚,语意挚,犹存西汉风格。”(《唐宋文举要》甲编卷一)但就文学观念来看,他和王勃确实有相同之处,他们都极力主张改革初唐以来奢靡浮华的文风。文学史家对陈子昂的文学革新观念常常大加赞赏,而对王勃的文学革新思想未尝给予充分的肯定。

  二、王勃的文学革新观念

  王勃对于初唐以来所弥漫的六朝文风的不满,与陈子昂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对初唐文坛所具有的彻底的批判精神,毫不逊色于陈子昂。王勃在《上吏部裴侍郎启》中说:

  自微言既绝,斯文不振。屈宗导浇源于前,枚马张淫风于后。谈人主者,以宫室苑圃为雄;叙名流者,以沉酗骄奢为达。故魏文用之而中国衰,宋武贵之而江东乱。虽沈谢争鹜,适先兆齐梁之危;徐庾并驰,不能止周陈之祸。于是识其道者,卷舌而不言;明其弊者,拂衣而径逝。潜夫昌言之论作之,而有逆于时;周公孔氏之教存之,而不行于代。天下之文,靡不坏矣。

  王勃的文学革新观念具体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六朝以来日渐昌炽的骄奢淫逸、绮丽靡弱文风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他对初唐文坛的批判态度旗帜鲜明。“天下之文,靡不坏矣。”这句话是王勃对当时文学现状的基本评判,充分反映出当时文学的沉沦和堕落已经到了不能不改的地步。一个“坏”的文学必将激励王勃为“好”的文学而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事实上这既显示了王勃对“坏”文学改革的愿望,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好”文学的期待与创建。陈子昂在《与东方公书》中也毫不掩饰自己对初唐文学的看法,他说:“文章道弊,五百年矣。”“道弊”五百年的文章已经宣告它必然是“坏”的,这种“坏”的程度和范围虽然我们无法准确估计,但它与前边王勃所陈述的“天下之文”的腐朽是十分接近,甚至可以说是大体相同。从语气上看,王勃用了一个双重否定句“靡不坏矣”,可以说他比陈子昂一个肯定句更有杀伤力,由此我们似乎觉得王勃对文学改革的态度比陈子昂还要坚决和果断,他敢于直面惨淡的文学,批判得十分干脆彻底。

  另一方面对汉代文学的推崇和儒家思想的向往,使王勃在否定“坏”文学的同时,提出“好”文学的基本标准。王勃所言的“潜夫昌言之论”,实是指东汉末年的王符和仲长统的著作,他们批判和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朽,有感而发。“周公孔氏之教”同时表达了王勃对儒家文艺思想的汲取和强化,希望用儒家精神重建一个重内容、重风雅、符合时代审美要求的新文学、好文学。陈子昂对“道弊”的文章也提出了改革的标准,他说:“汉魏风骨,晋宋英传。……思故人常恐逦逶颓靡,风雅之作,以耿耿也。”他明确把“汉魏风骨”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这一点比王勃更为直截了当。如果我们以文献为依据,对王勃的文学革新观念进行辨析的话,王勃对“坏”的文学的批判程度似有过于陈子昂之处,但在建立一个“好”文学的目标上,虽然也有自己的想法,但他的口号没有陈子昂清晰响亮,至少不如陈子昂具体,这也使王勃在建立“好”文学的创作实践上,成绩没有陈子昂突出和显著,致使一部分人误以为他在唐代文学的改革上不如陈子昂激进。


相关阅读
1 王勃之死电影观后感

初唐四杰是指高宗武后时期出现在文坛上以文章名天下的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的作家,其中,诗人王勃为初唐四杰之冠,而他的创作为后世留下很多的不朽的诗篇。下面是小编分享 【查看全文】

2 王勃诗词及名句

1、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高低寻戌道,远近听泉声。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羁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 2、彭泽官初去,河阳赋始传。田园归旧国,诗酒间长筵。列室窥丹洞, 【查看全文】

3 《滕王阁诗》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滕王阁诗》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诗作,写出了滕王阁如今冷落寂寞的情形,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寄慨遥深。全诗如下: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 【查看全文】

4 王勃诗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导语:王勃的诗主要描写个人生活,亦有少数抒发政治抱负、表达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他的诗大都对仗工整,上下蝉联,但有些诗篇仍浮躁炫露,流于浮艳,没有彻底摆脱六朝辞 【查看全文】

5 后人评价王勃的诗句

导语:王勃的一生太过短暂了,他满腹才华,却未能够为后人留下更多的诗句,实在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后人对王勃的诗句评价,欢迎阅读! 后人对王勃的诗句评 【查看全文】

6 滕王阁诗 王勃 赏析

王勃的《滕王阁诗》是一篇流传千古的诗篇,描写了滕王阁高远的气势和赣江一带的景色,意境开阔,意气飞扬。也抒发了诗人王勃对于滕王阁当年的繁华以及今夕的感慨。下面是小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