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喜之中看王勃

发布时间:2017-06-15 00:00

  《滕王阁序》以其辞采华美、诗情画意、生动感人而传诵千古。我们读此文往往会因太注意辞藻,而忽略作者的情感。

  “兴”有四喜

  一喜“躬逢胜饯”。王勃去交趾探望父亲,路过洪州,小小年纪,能遇到如此盛会,这是难得的机缘,千载难逢,应是意外之喜吧。

  二喜“高朋满座”。这些人中,点出名字的都督阎公、刺史宇文氏、词综孟学士、勇武的王将军,没有名字的也应是当时当地的名流。有人说:“读一本好书,便是与高尚的人谈话。”是否也可以这样说,跟“胜友”“高朋”谈话,就是在读一本好书。能结交当时当地有名望的人,与他们在一起谈笑,无形中也提高了自己,焉能不喜?

  三喜景致美好。三秋时节,秋水澄澈,层峦叠嶂。水中,有鹤有凫,有舸有舰,青雀黄龙甚是好看;山上,有“桂殿兰宫”,有“绣闼”“雕甍”,“飞阁流丹”很是夺目。傍晚,雾气弥漫,山峦呈现出紫色的光晕,“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满目好山佳水,美景秀色,感觉世间如此美好,心花自会怒放。

  四喜佳乐盈耳。“爽籁发而轻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音乐,是最能撩动人情感的东西,耳听美妙的音乐,人会和着节拍唱起来,舞起来;心也会乐起来,飘起来。

  “四美具,二难并”啊,此情此景,怎不令人畅怀?可当作者登高远望,感叹顿生,情感急转直下,连连悲叹。

  “悲”有三叹

  一叹“关山难越”。离开长安,越走越远,与帝王隔着千山万水,所见也多是“他乡之客”,想未来又遥遥无期,回故都不知何年何月,怎不令人肝肠寸断?

  二叹“命途多舛”。有志报国,愿学终军,仰慕宗悫,可有谁会任用呢?恐怕要像冯唐李广那样,到死抱负不得施展;似贾谊梁鸿那样,长期被贬;如孟尝阮籍那样“空余报国之志”啊。人生苦短,志不得展,怎不让人深嗟叹!

  三叹“盛筵难再”。那兰亭的陈述呢?那金谷园的废墟又在哪里呢?这滕王阁集会又能好到哪里去呢?“宇宙无穷”,人生苦短。

  歌以言志,文以传情。尽管王勃“兴尽悲来”,由喜入叹,但并非一味低沉,他仍有昂扬的斗志和冲天的激情,他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千古不衰。

  拓展:王勃的简介

  王勃,字子安,被称为诗杰。王勃出身望族,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可知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 王勃也是王绩的侄孙。

  王勃小时候很聪慧,从小就能写诗作赋,世人目为神童。《旧唐书》本传谓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又有杨炯《王勃集序》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太常伯刘公称王勃为神童。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仲秋,右相刘祥道巡行关内,年方十五的王勃上书刘右相,其中第一条就是抨击唐王朝的侵略政策,反对讨伐高丽,他认为:“辟地数千里,无益神封;勤兵十八万,空疲帝卒。警烽走传,骇秦洛之甿;飞刍挽粟,竭淮海之费。”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的不满情绪。刘祥道看后,为其“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之语惊异,赞王勃为“神童”,并上表举荐。王勃乃应麟德三年(666年)制科,对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职。此时的王勃虽然才17岁,尚是一少年,但由于才华毕露,在那时就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

  乾封初(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少年得志的王勃经过这样的打击,心情是沉重的。他在《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中说:“天地不仁,造化无力,授仆以幽忧孤愤之性,禀仆以耿介不平之气。顿忘山岳,坎坷于唐尧之朝;傲想烟霞,憔悴于圣明之代。”可以看出他当时的凄怆悲苦和愤激不平。总章二年(669)五月,王勃悻悻离开长安,南下入蜀,开始了他将近三年的蜀中漫游。仕途的挫折,生活的体验,山川的感召,使王勃写下了很多抒发自己情怀的诗文,其中主要是朋友间的酬唱,仕途艰难的感叹和一些抒写乡思的作品。在蜀期间,朝中曾先后征召过王勃,王勃都称病辞谢。

  咸亨三年(672年)王勃返回长安,裴行俭、李敬玄同典选事,闻王勃文名,又数次召用,但王勃耻以文才受召,作文述志,结果触怒了裴行俭,被斥为“才名有之,爵禄盖寡”。第二年,王勃听友人陆季友说虢州多药草,他很想去,便设法做了虢州参军。这是王勃第二次走上仕途。但谁能想到,等待他的却是第二次沉重的打击。王勃恃才傲物,在虢州参军任上与同僚的关系搞得很僵。当时有官奴曹达犯了死罪,王勃不知为什么却把他藏到自己府内。后来他又害怕此事泄露出去,就私下把曹达杀了。事情很快被发现,王勃被判死刑而入狱。后又巧遇大赦,免除了死刑。但王勃的父亲却因此事而从雍州司户参军的位置上被贬为交趾令。至于王勃擅杀官奴的具体情况,史无详载,是非莫辨。不过,王勃没有象第一次废官后那样寄情于山川烟霞,而是更珍惜这劫后余生。“富贵比于浮云,光阴逾于尺璧。著撰之志,自此居多。……在乎辞翰,倍所用心。”第二年朝廷虽恢复王勃原职,但他决计弃官为民而不就任。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王勃完成了祖父王通《续书》所阙十六篇的补阙,刊成二十五卷。撰写了《周易发挥》五卷、《唐家千岁历》、《合论》十篇、《百里昌言》十八篇等,同时还创作了大量诗文作品。这是王勃一生中创作最宏富的时期。

  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春天,王勃从龙门老家南下,前往交趾看望父亲。一路经洛、扬州、江宁,九月初到了洪州。在这里王勃留下了《滕王阁序》这一传世名篇。滕王阁大宴后,王勃继续南下,于十一月初七到达岭南都督府所在地南海,第二年秋由广州渡海赴交趾,不幸溺水而卒,年仅二十七岁。


相关阅读
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鉴赏】 首联属 工对 中的 地名对 ,极壮阔 【查看全文】

2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20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 【查看全文】

3 王勃的送别诗有哪些呢

勃除了在赋和序上成就颇高,在诗词上的造诣也是不凡的,尤其是王勃的送别诗,更是开辟了古代另类送别诗先河,下面就来看看王勃都写了哪些送别诗吧! 王勃的送别诗最具代表性的 【查看全文】

4 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领略唐诗中的送别之情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可领略唐诗中的送别之情、别离之怨和相思之苦,并从中可以看到唐人表达伤感的送别之意象,感知不同的送别情感,能通过众多的送别诗感知唐代不同时期的社 【查看全文】

5 写王勃的文章400字

1300年前,著名的诗人王勃参加了盛会,有感而发,创作了佳作《滕王阁序》。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写王勃的文章400字篇一: 刚刚学习了《少年王勃》这篇课文, 【查看全文】

6 王勃的人生经历

导语: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他的创作对于中国的诗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诗人王勃的人生经历,欢迎阅读! 王勃的一生 唐代大诗人王勃的一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