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蜀中九日》的赏析及翻译

发布时间:2017-11-17 00:00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

  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

  鸿雁那从北地来?

  作者简介:

  王勃(649~676年),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父亲王福峙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其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手。

  翻译:

  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望故乡。

  身处他乡,设席送朋友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

  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

  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你为何还要南来?

  赏析:

  《蜀中九日》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一首诗,本诗描写了身处他乡设席送客人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抒发了佳节思亲的感情。

  因为本诗抒发了佳节思亲的感情,九日登高,遥望故乡,客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见一对鸿雁从北方飞来,不禁脱口而问,我想北归不得,你为何还要南来,形成强烈对比,把思乡的愁绪推到高峰。问得虽然无理,却烘托了感情的真挚,给人以强烈的感染。(要点:“抒发佳节思想他乡”、“那从”等,显得浅近亲切。手法上第三句“人情已厌南中苦”直抒胸中之苦,独在南方思念亲人然而却不能北归,而第四句则采用反问“鸿雁那从北地来”,与前一句形成强烈的对比,看似“无理之问”,却使诗人的思亲之情显得特别真切动人。)


相关阅读
1 著名诗人王勃是什么朝代的

王勃在小时候就展现了聪慧,成年后才华更是惊人。但可惜的是,他英年早逝。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王勃与于龙以诗文齐名 【查看全文】

2 课文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眼、时写下千古名片藤王阁序的事,显示了王勃非凡的才华。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 【查看全文】

3 王勃怨

你 从大唐的华光中匆匆而来 忧郁中透着智慧的风采 你才华横溢,飘逸豪迈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拉近了你我的距离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书写着我们赣鄱大地的华彩 你的坚强 你的浪漫 【查看全文】

4 王勃朋友远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一句经典的诗句,是王勃所写的朋友远行的诗篇,深受人们的喜爱。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勃朋友远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欢迎大家阅读。 送杜少府之任 【查看全文】

5 秋夜长赏析 王勃

王勃的诗文集原有30卷,存诗80多首,文章90多篇。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秋夜长 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 【查看全文】

6 王勃《滕王阁序》原文及文言现象详解

【作品原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fān)之榻(t)。雄州雾列,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