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勃》课文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7-12-06 00:00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主要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宴时写下千古名篇〈〈藤王阁序〉〉的事,显示了王勃非凡的才华。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材的特点,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坚持把情景教学贯穿与始终。

  首先,在学生理请一。二自然段的文脉后,我设计了让学生表演邀请的场面,并进行评议,不仅使课堂教学显得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创编语言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对语言文字有活生生的感受。此时再指导朗读自然是水到渠成。学生通过朗读。表演。评议,初步感受到了王勃的才气,体会到了当场写作的难度,为激起学生对王勃的敬佩之情作了铺垫。

  接下来我出示插图中显示的画面,王勃站在藤王阁上,仔细观察着什么美景呢?创设情景,使学生在赏景中体会秋之宁静。秋之壮美。秋之深远,然后让学生把眼前之景用语言表达出来,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赏景与说话,学生便如身临其境,心有感悟。这时再让学生用心的读,读得美如其景。同时,生生之间的评价使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了合作的和谐愉快,用自己的朗读尽情地抒发着字里行间蕴涵的情感。

  同时在教学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我把古文与今文对应结合,突破了理解古诗的难点,同时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抓住第三段结尾的省略号这个思维空间,引导学生从课本走向课外,丰富想象能力。同时在轻读〈〈藤王阁序〉〉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起学生对王勃的敬佩之情。读后再说说为什么这么读,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又培养了学生理解。感受。表达的能力。随后的相互评价更激起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在评价过程中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特别是对胸有成竹。笔走如飞这三个成语的理解产生了质的飞跃,使他们深深感到课文用词的准确。精妙,并从中再次感受到少年王勃的才华横溢。文思敏捷。才智过人。接下来再请学生们思考从王勃身上你学到了什么?通过这一环节,引领学生感悟人物思想内涵,既渗透了思想教育,又暗示了写作方法,将情感态度目标与知识能力目标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体现了文道统一的思想。

  最后总结课文,迁徙运用,根据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诗句,用自己的话,描绘自己想象到的景色,写一段百字以上的景物描写片段。通过这一总结延伸,把学生领到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发展个性的广阔天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树立大教育的观点,走出课堂,以课内促课外,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关阅读
1 王勃《九日登高》赏析

王勃《九日登高》赏析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注释 ⑴望乡台:地名。这里是借用其名,突出“望乡”。 ⑵那:奈何,为什么。 赏析 【查看全文】

2 王勃《山中》古诗原文

古诗《山中》 年代:唐 作者: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作品赏析 【注释】:①滞:留滞。 ②念将归:有归乡之愿,但不能成行。 ③况属:何况是。 【查看全文】

3 诗人王勃的资料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也受到了王绩的影响,在扭转齐梁余风,开创唐诗上的功劳尤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人王勃的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查看全文】

4 诗人王勃经典诗句50句

1、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2、彭泽官初去,河阳赋始传。田园归旧国,诗酒间长筵。列室窥丹洞,分楼瞰紫烟。索回亘津渡,出没控郊邵。风琴调上客,龙辔俨群仙。松石 【查看全文】

5 课文《少年王勃》同步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 wén zhānɡ yàn huì càn làn dū du yě yā ( ) ( ) ( ) ( ) ( ) nán chānɡ càn làn dú shū ténɡ wánɡ ɡé xù ( ) ( ) ( ) ( 滕 ) 二、组词。 昌( ) 披( ) 章( )唱( ) 波( ) 意( )宴( ) 序( 【查看全文】

6 王勃 九日登高

九日登高 唐代/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注释】 九月九日:指重阳节。 望乡台: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乡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