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王昌龄的出塞!
《出塞》
zuòzhě:wánɡchānɡlínɡ
作者:王昌龄
qínshímínɡyuèhànshíɡuān,wànlǐchánɡzhēnɡrénwèihái。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dànshǐlónɡchénɡfēijiānɡzài,bùjiàohúmǎdùyīnshān。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注释】
① 但使: 只要。
② 龙城: 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③ 飞将: 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④ 阴山: 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译文】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
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创作背景】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组诗的第二首,《全唐诗》同时也录入李白诗作下,作《从军行》或《军行》。但《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没有《军行》一首。历来对此诗真实作者存有不同意见。
【赏析】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气概。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卫青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相关阅读
1 王昌龄有哪些边塞诗
王昌龄有哪些边塞诗呢?王昌龄边塞诗有哪些家喻户晓的诗句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昌龄边塞诗,欢迎大家阅读。 1、《从军行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 【查看全文】
2 从军行 王昌龄 拼音韩愈在艺术上有独创之处。他的风格多样,但是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诗,他都能赋予诗真挚的感情。所以他的诗歌深受人们喜爱。下面是应届毕业生文学网的小编和大家分享的王昌龄的 【查看全文】
3 古意 王昌龄古意的意思是与拟古、效古同,多讽咏前代之故事以寄意。下面是王昌龄的古诗-《古意》。 古意 作者:唐王昌龄 桃花四面发,桃叶一枝开。 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清筝向明月, 【查看全文】
4 从军行王昌龄诗意导语:王昌龄的代表作《从军行》诗意是什么呢?王昌龄的代表作《从军行》是非常著名的边塞诗作,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 从军行七首其四 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 【查看全文】
5 闻王昌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七绝。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 【查看全文】
6 王昌龄从军行其一王昌龄的诗作《从军行》是著名的边塞诗,而以下这首王昌龄《从军行》,表达了边疆将士想要归乡的心情。 从军行七首⑴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⑵。 更吹羌笛关山月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