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王昌龄其一答案

发布时间:2017-12-31 00:00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从军行王昌龄其一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王昌龄《从军行》: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请比较分析这两首诗在抒情上各有什么特色?在环境与心理描写上有又有什么不同?

  答案:

  (1)二诗在抒情上,“其一”曲笔抒情,虚写征人家乡的妻子的无奈而痛苦的思念之情;“其四”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

  (2)二诗在环境和心理描写上都有悲凉意味,只是“其一”侧重写环境的凄凉孤独,通过写羌笛之音,从听觉方面抒发思乡之情,心理描写上采用虚写方式,以想象写情;“其四”侧重写边塞环境条件的艰苦,心理描写上采用实写方式,直接写戍边将士为国尽忠、慷慨悲壮的激情。

  赏析:

  《从军行一》组诗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这一首,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从军行七首》的第四首。诗歌通过描写在阴云密布、满眼黄沙的瀚海“孤城”中担任戍守任务的将士的宽广胸襟,表现了他们立誓破敌、决战决胜的顽强斗志和爱国主义的豪迈气概。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从军行王昌龄其一答案,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


相关阅读
1 初日王昌龄

王昌龄写的古诗《初日》是怎样的呢?有着怎样的独特之处呢?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王昌龄的《初日》,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初日 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龄 初日净金闺,先照床前暖。 【查看全文】

2 古诗王昌龄的出塞

《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哀叹国无良将的边塞诗作,表达了他对战事的担忧以及爱国的情感。 出塞二首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查看全文】

3 王昌龄的简介

导语:王昌龄是盛唐着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对于中国的文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昌龄的简介,欢迎阅读! 人物简介 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 【查看全文】

4 王昌龄的赠别诗赏析

王昌龄的赠别诗是哪一首呢?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呢?下面一起来赏析下!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解 1、芙 【查看全文】

5 出塞古诗王昌龄

这首诗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其开头耐人寻味。 《chūsāi》 《出塞》 zuzhě:wnɡchānɡlnɡ 作者:王昌龄 qnshmnɡyuhnshɡuān,wnlǐchnɡzhēnɡrnwihi。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 【查看全文】

6 王昌龄生平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 东晋 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 七绝 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