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出塞诗

发布时间:2016-08-30 00:00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的王昌龄出塞诗。

  王昌龄出塞诗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①龙城飞将:指汉武帝时的镇关大将李广。

  ②胡马:指敌人的军队。

  ③度:越过。

  ④阴山: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山脉。

  【译文】

  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但是离家万里的士卒却没能回还。如果有卫青、李广这样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韵译】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

  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赏析一】

  明月下的边关,总容易与秦代筑关卫胡、汉代的汉胡战争等历史事件联想起来,因此当诗人看到明月边关时,胸中感慨万千:在边关发生的战争不计其数,然而生还的将士却有几人?希望这样的历史悲剧不要再重演了吧!诗人一语道出了千万人的愿望与心声。

  强烈的现实感,深远的历史感,使全诗显得分外凝重而深沉。诗人将诗歌置于深广的时空背景中,意境雄浑苍茫、感情丰厚深广,被称为唐人七绝之压卷之作。

  【赏析二】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相关阅读
1 唐朝王昌龄的诗

由于王昌龄的诗歌最专于七绝,并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人称其为七绝圣手。王昌龄的诗歌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意境深远,耐人寻味。下面是应届毕业生文学网的小编和大 【查看全文】

2 王昌龄生平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 东晋 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 七绝 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 【查看全文】

3 王昌龄的古诗

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昌龄。 唐代着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所作之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尤其是将七绝推向高峰, 【查看全文】

4 小学王昌龄的诗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所作之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尤其是将七绝推向高峰,故人称七绝圣手。其诗歌体裁很大一部分是易于入乐的七言绝句。下面和小编一起欣赏王昌龄的诗吧! 芙蓉 【查看全文】

5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作于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第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 【查看全文】

6 胡乐与王昌龄诗歌的衔接

情感是胡乐与王昌龄诗歌衔接的灵魂,声律是胡乐与王昌龄诗歌衔接的血肉。 开元、天宝年间,唐王朝国力强盛,世风开放,对外交流频繁,以胡音声为代表的西域胡戎乐随之传入且势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