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柴侍御王昌龄

发布时间:2016-09-12 00:00

  这首离别诗作,表达诗人王昌龄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诗如下:

  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译文

  沅江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

  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注释

  ⑴侍御:官职名。

  ⑵通波(流):四处水路相通。

  ⑶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

  ⑷两乡:作者与柴侍御分处的两地。

  赏析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流水”与“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这是为下一句作势。龙标、武冈虽然两地相“接”,但毕竟是隔山隔水的“两乡”。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运用灵巧的笔法,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也承接了一二句,表达出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如果说诗的第一句意在表现两地相近,那么这两句更是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有它鲜明的个性。

  这首诗通过想象来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语意新颖,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而这种情谊也是别后相思的种子。又何况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

  读者可以感到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是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离伤”强压心底,不让自己的“离伤”感染对方。更可能是对方已经表现出“离伤”之情,才使得工于用意、善于言情的诗人用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正是如此,“送君不觉有离伤”,更能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和难得的深情。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览无余的直说更加耐人寻味。


相关阅读
1 出塞王昌龄教案

《出塞》是七绝诗的压卷之作,是唐边塞诗中的一朵奇葩,因此,在教学这首诗的时候,应该将其融在边塞诗中去体会。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两篇关于王昌龄的诗《出塞》教案!希望 【查看全文】

2 从军行王昌龄其四古诗赏析

从军行(其四)是唐代边塞大诗人王昌龄的名作古从军行七首中的一首。其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堪称是名篇中的名句,表明边塞将士誓死杀敌的气概。以下是小编整 【查看全文】

3 王昌龄从军行其二

王昌龄诗人的从军行的第二首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读者也许会感到,诗中感情细流一波三折地发展。全诗如下: 从军行七 【查看全文】

4 王昌龄的闺怨诗词

诗人王昌龄除边塞诗外,诗人还创作了一些脍炙人口的闺怨诗,呈现出绮丽哀婉、含蓄蕴藉的艺术特色。 盛唐是诗歌艺术高度繁荣的时代,也是个诸教杂糅、开明兼容的时代。儒释道三 【查看全文】

5 王昌龄故人称

王昌龄生活于盛唐时期,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诗人,深受人们的爱戴。而这位诗人王昌龄被故人称为什么呢? 王昌龄故人称是什么呢? 王昌龄,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被故 【查看全文】

6 王昌龄 出塞

《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第一首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 出塞二首 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