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宫曲全文翻译以及赏析 王昌龄

发布时间:2016-10-20 00:00

  《春宫曲》描写的是怎样的一个景象呢?表达了诗人王昌龄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春宫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译文

  昨夜的春风吹开了露井边的桃花,未央宫前的明月高高地挂在天上。

  平阳公主家的歌女新受武帝宠幸,见帘外略有春寒皇上特把锦袍赐给她。

  赏析

  天宝(742—756)年间,唐玄宗宠纳杨玉环,淫佚无度,诗人以汉喻唐,拉出汉武帝宠幸卫子夫、遗弃陈皇后的一段情事,为自己的讽刺诗罩上了一层“宫怨”的烟幕。更为巧妙的是,诗人写宫怨,字面上却看不出一点怨意,只是从一个失宠者的角度,着力描述新人受宠的情状,这样,“只说他人之承宠,而己之失宠,悠然可会”(沈德潜《唐诗别裁》)。

  全诗通篇都是失宠者对“昨夜”的追述之词。“昨夜风开露井桃”点明时令,切题中“春”字;露井旁边的桃树,在春风的吹拂下,绽开了花朵。“未央前殿月轮高”点明地点,切题中“宫”字。未央宫的前殿,月轮高照,银光铺洒。字面上看来,两句诗只是淡淡地描绘了一幅春意融融、安详和穆的自然景象,触物起兴,暗喻歌女承宠,有如桃花沾沐雨露之恩而开放,是兴而兼比的写法。月亮,对于人们来说,本无远近、高低之分,这里偏说“未央前殿月轮高”,因为那里是新人受宠的地方,是这个失宠者心向往之而不得近的所在,所以她只觉得月是彼处高,尽管无理,但却有情。

  后两句写新人的由来和她受宠的具体情状。卫子夫原为平阳公主的歌女,因妙丽善舞,被汉武帝看中,召入宫中,大得宠幸。“新承宠”一句,即就此而发。为了具体说明新人的受宠,第四句选取了一个典型的细节。露井桃开,可知已是春暖时节,但宠意正浓的皇帝犹恐帘外春寒,所以特赐锦袍,见出其过分的关心。通过这一细节描写,新人受宠之深,显而易见。另外,由“新承宠”三字,人们自然会联想起那个刚刚失宠的旧人,此时此刻,她可能正站在月光如水的幽宫檐下,遥望未央殿,耳听新人的歌舞嬉戏之声而黯然神伤,其孤寂、愁惨、怨悱之情状,更是可想而知的了。正是因为有见于此,前人评论此诗,多认为是诗人代失宠的旧人抒发妒嫉、怨恨之情的。王尧衢《古唐诗合解》云:“不寒而寒,赐非所赐,失宠者思得宠者之荣,而愈加愁恨,故有此词也。”这些说法,尽管不为无见,但此诗的旨义乃叙春宫中未承宠幸的宫人的怨思,从而讽刺皇帝沉溺声色,喜新厌旧。这种似此实彼、言近旨远的艺术手法,正体现出王昌龄七绝诗“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不尽”的特色。


相关阅读
1 题僧房原文以及赏析 王昌龄

王昌龄所作的《题僧房》是鲜为人知的诗作,而在《题僧房》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题僧房 王昌龄 棕榈花满院,苔藓入闲房。 彼此名言绝,空中闻异香。 【作者介绍】 王昌龄 【查看全文】

2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

通过读王昌龄的这首诗,大家有什么的感想呢?我们是不是往往因为诗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杂举、空间悬隔而感到困惑。怀疑作者不谙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为之解者亦有之。全 【查看全文】

3 王昌龄 诗有三境

境界出自佛家经典,它的审美倾向使它成了意境的理论渊源。王昌龄之三境说,系中国古代文论中之意境说最早、最明确的表述。它从主客观关系方面阐述了意境学说中应当存在着的不同 【查看全文】

4 分析诗人王昌龄送别诗的艺术特色

盛唐诗人王昌龄的送别诗,有什么特点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一、审美情趣超然高绝 审美情趣常常表现在对题材、意象、情感表达等方面的选择上。王昌龄的送别诗在盛唐诗坛上具有自己 【查看全文】

5 从军行其4王昌龄主题

王昌龄的从军行其4全诗主要写了什么呢?主题是什么? 《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主题 诗从西部边疆的自然风 【查看全文】

6 王昌龄的古诗有哪些

王昌龄的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所作之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尤其是将七绝推向高峰,故人称七绝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