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僧房 王昌龄

发布时间:2016-09-30 00:00

  读王昌龄的《题僧房》可以感受到一种宁静的氛围,诗作中讲述的是王昌龄在题僧房的所见以及所感。全诗如下:

  题僧房

  王昌龄

  棕榈花满院,苔藓入闲房。

  彼此名言绝,空中闻异香。

  注释

  ①棕榈:木名,棕榈树,一种棕榈属植物。

  ②闲房:指僧房。一个“闲”字用于形容僧房的静寂。

  ③名言:名目与言句。皆依相而立,相无体性,故名言亦假立而无实。世间由于妄执,以名言为实,谓名字即实物,而分别假名言所成之相。

  赏析

  《题僧房》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僧房的所见、所感,勾勒出了禅院的无边宁静,营造出了一种静寂的禅境。

  “棕榈花满院,台藓入闲房”二句,给禅院作了个传神地速写。这是一所静寂的禅院,静寂到苔藓不仅爬进院中,而且爬进房里,可见这个所在既无外人打搅,僧人亦是足不出门。但这所禅院又是热闹的,那满院的棕榈花不是开得一片灿烂吗。热闹明媚的棕榈华开满了庭院,生气勃勃,新鲜夺目。寂静阴幽的苔藓随意散布在台阶上,一直伸展入僧房,一动一静,一热一冷,形成鲜明对照,勾勒出禅院无边宁静,但又充满生机,且彼此又并不矛盾,焉知这禅房花木不带有“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之意。眼前的景色,自然让诗人深有感悟。“彼此名言绝,空中闻异香”正是自悟的境界。禅房中应该不止一位僧人,所以用了“彼此”二字。“名”指精神,“言”指语言。众僧相对参禅,彼此间既无语言交流,也无精神交流,但能够达到一种默契,创造一种境界,都深深沉浸在禅悦之中,于是就如须菩提臻于禅定时,帝释天散花于天一样,作者似也能闻到空中的异香。禅宗认为真正的悟境是不可言说的,一落言诠,即有失真,所以众僧皆不言,而作者表达这一境界也以少少许胜多多许,使得这篇小诗有余不尽,耐人回味。清代评论家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评价这首诗是“句中有禅理,句外有神韵”,体认是非常准确的。


相关阅读
1 王昌龄的诗

《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情景;第二首诗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第三首诗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写将军上 【查看全文】

2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作于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查看全文】

3 出塞王昌龄配乐

此诗表达诗人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王昌龄的出塞! 《出塞》 zuzhě:wnɡchānɡlnɡ 作者:王昌龄 qnshmnɡyuhnshɡuān,wnlǐchnɡzhēnɡrnwihi。 秦时明月汉 【查看全文】

4 王昌龄送别诗的艺术特色是

王昌龄是一位爱国诗人,在唐代非常的有影响力,也为唐诗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昌龄送别诗的艺术特色,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盛唐诗人王昌龄,一生留下将近200首诗 【查看全文】

5 王昌龄故人称

王昌龄生活于盛唐时期,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诗人,深受人们的爱戴。而这位诗人王昌龄被故人称为什么呢? 王昌龄故人称是什么呢? 王昌龄,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被故 【查看全文】

6 王昌龄古诗《塞下曲》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这首诗旨在表现战争的残酷以及军旅生活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黩武战争的反对情绪。 塞下曲饮马渡秋水 作者: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