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资料简介

发布时间:2016-12-09 00:00

  导语:王昌龄在唐代的时候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他的文采俱佳,为人们留下了不少的不朽的诗篇。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昌龄的资料简介,欢迎阅读!

  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王昌龄的籍贯,有太原、京兆两说。《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洛阳、长安,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璠所编著的唐人诗集,载王昌龄为太原人,《唐才子传》也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

  《从军行七首(其一)》王昌龄唐诗鉴赏

  【原文】

  从军行七首⑴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⑵。

  更吹羌笛关山月⑶,无那金闺万里愁⑷。

  【注释】

  ⑴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

  ⑵羌笛:羌族竹制乐器。关山月:乐府曲名,属横吹曲。多为伤离别之辞。

  ⑶独上:一作“独坐”。

  ⑷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一作“谁解”。

  【白话译文】

  在烽火台的西边高高地耸着一座戍楼,黄昏时分,独坐在戍楼上任凭从湖面吹来的秋风撩起自己的战袍。此时又传来一阵幽怨的羌笛声,吹奏的是《关山月》的调子,无奈着笛声更增添了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之情。

  《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唐诗鉴赏

  【原文】

  从军行七首⑴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⑸,总是关山旧别情⑹。

  撩乱边愁听不尽⑺,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释】

  ⑴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

  ⑸新声:新的歌曲。

  ⑹关山:边塞。旧别:一作“离别”。

  ⑺撩乱:心里烦乱。边愁:久住边疆的愁苦。听不尽:一作“弹不尽”。

  【白话译文】

  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每每听到《关山月》的曲调时,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纷杂的乐舞与思乡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此时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着长城。


相关阅读
1 长信怨赏析 王昌龄

王昌龄有着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美誉,是著名的唐代诗人,那么他所作的《长信怨》也是非常的经典的作品,欢迎阅读王昌龄的《长信怨》。 长信怨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查看全文】

2 诗人王昌龄的边塞诗

王昌龄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受时代精神的感召,投身边塞,寻求功业梦想。 一、理想热血报国、建立功勋 王昌龄(约公元 690-756 年),字少伯,京兆万年人。王昌龄的一生,终生也没有做 【查看全文】

3 王昌龄描写楼兰的诗

王昌龄描写楼兰的诗是哪一首呢?从王昌龄描写楼兰的诗《从军行》中,我们有着什么新的收获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昌龄描写楼兰的诗《从军行》赏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从军行 【查看全文】

4 王昌龄《送郭司仓》英文译文

《送郭司仓》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此诗写春日送别友人,以淮水春潮为喻,委婉含蓄地抒发了对友人远行的依依不舍之情与无限思念。 《送郭司仓》 王昌龄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 【查看全文】

5 王昌龄趣事

【王昌龄趣事】 趣事一 一天,王之涣、王昌龄、高适三位诗人在京都长安一家酒楼喝酒,巧遇四位歌女会宴唱歌。他们戏约,谁的诗被歌女唱的最多最好,就算谁的诗最佳。一会儿工 【查看全文】

6 王昌龄故人称

王昌龄生活于盛唐时期,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诗人,深受人们的爱戴。而这位诗人王昌龄被故人称为什么呢? 王昌龄故人称是什么呢? 王昌龄,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被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