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的作者是王昌龄,全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
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
作者:唐·王昌龄
真无御化来,借有乘化归。
如彼双塔内,孰能知是非。
愚也骇苍生,圣哉为帝师。
当为时世出,不由天地资。
万回主此方,平等性无违。
今我一礼心,亿劫同不移。
肃肃松柏下,诸天来有时。
【注释】
①万回:《神僧传》载:万回年二十馀,貌痴不语。其兄戍辽阳安西,久绝音问,或传其死,举家为作斋。万回忽卷饼茹大言曰:“兄在,我将馈之。”出门如飞,及暮还,得兄书,缄封犹湿。弘农抵安西万徐里,以此万里而回,故号万回。所历语事多验,唐中宗赐号玄通大居士,号法云公。事又载《宋高僧传》卷一八。平等:唐代某高僧法号,事迹不详。塔:这里指保存僧人遗体的墓塔。
②真无:佛教认为世上一切事物皆虚幻不实,谓之“空”;“空”为事物的真实相状,称“真实空”,亦曰“真空”。“无”即“空”,中国早期的佛经,即以“无”译“空”。御化:犹乘化。即顺应自然变化。
③借有:即“假有”。佛教认为,“空”与“有”是对立的统一。“有”(存在)是虚假的,故又谓之“假有”。但“假有”也是“有”,它能为人们的感觉器官所接触和认识。又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四十一章);生为无乘化而来,死为有乘化而归。
④“愚也”句:指万回生而似愚,耕田时直去不顾,一垄耕数十里,遇沟坑方止的举动(见《太平广记》卷九二“万回”条)。
⑤“圣哉”句:指万回被武则天“追入内,语事多验”事(同上)。
⑥资:供给。
⑦主:全诗校:“一作至。”
⑧“平等”句:谓平等生性至孝,无违。《论语·为政》:孟巍子间孝,孔子曰:“无违。”樊迟问:“何谓也?’’孔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⑨亿劫:佛家语。极言时间之长。
⑩诸天:佛家语。佛书言三界共三十二天,自四天王天至非有想、非无想天,总谓之诸天。参见《经律异相》一《三界诸天》。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约757)唐代诗人。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约在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秋,获罪被谪岭南。三年后北归。公元748年(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在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
相关阅读
1 王昌龄诗词全集
诗人王昌龄家境比较贫寒,但是他刻苦学习,最终成为人们敬仰的大诗人。 秋兴唐 王昌龄 日暮西北堂,凉风洗修木。 著书在南窗,门馆常肃肃。 苔草延古意,视听转幽独。 或间余所 【查看全文】
2 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曾愁》鉴赏《闺怨》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描写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变化的一首闺怨诗。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该诗的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闺怨闺中少妇不曾愁》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查看全文】
3 王昌龄从军行配乐有人认为,王昌龄写七绝的功力之深,只有李白才能相比。下面是王昌龄从军行配乐,欢迎赏析。 类别:中国民族音乐 演奏(唱)或作曲:王昌龄 从军行简介: 从军行,作者:王昌龄。 【查看全文】
4 王昌龄的诗有哪些比较出名王昌龄家境比较贫寒,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王昌龄作为一代诗杰,流传下来的资料却很少。下面是应届毕业生文学网的小编和大家分享的王昌龄出名的诗歌,欢迎阅读。 王昌龄的 【查看全文】
5 出塞+王昌龄诗意《出塞》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出塞》表达诗人王昌龄希望战争能够快点结束,人们可以过上安定的生活。 《出塞》 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 【查看全文】
6 芙蓉楼送辛渐鉴赏 王昌龄王昌龄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这首诗《芙蓉楼送辛渐》是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所作的,欢迎赏析《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