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纪游诗,起笔用典点题,笔调略带诙谐调侃。颔联画面清静,空灵,富于情韵。颈联转为动景,笔意空旷。中间这两联既描绘了游赏所见的动人景色,又形象而细腻地表现了步移景换时的亲切感受与秉烛夜游的极高情兴。
王维·《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
杨子谈经所,淮王载酒过。
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
径转回银烛,林开散玉珂。
严城时未启,前路拥笙歌。
①兴阑:兴尽。
②岐王:睿宗第四子李范,初封郑王,改封卫王,后徙封巴陵郡王。睿宗即位后,改封岐王。
③应教:臣下属和于诸王的诗文曰应教。
原诗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七年,王维20岁,宦游京师,与诸王交游,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王之嘱而作此诗。
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
这两句描写晚春时节的景色——饮酒、赏花,兴致已尽,而啼鸟还在那里变着花样啼叫;时值落花时节,在花前久坐,看到的落花越多,越勾起人惜春的情怀,顿生倦意。景与情都写得颇有韵致,耐人寻味,而重在以景托情。“换”与“多”字用得巧妙,味在言外,世称奇语。
鉴赏:
岐王李范是唐睿宗的第四个儿子,唐玄宗的弟弟,好学工书,礼贤下士。岐王带领王维等人同游杨氏别业并命他们写诗纪行。诗题中的“应教”,指奉诸王之命作诗。“别业”,即别墅。
这是一首纪游诗,首联起笔轻捷,带出题意。“杨子”,即杨雄,西汉人,家境贫寒,嗜酒,人稀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淮王”,即淮南王刘安,西汉人,喜好学术,门客达数千人。此处借汉喻唐,以淮南王比岐王,以杨子喻杨氏。“载酒”二字乃诙谐之笔,表面上,是说淮王重视贤才,载酒光顾贫寒的杨宅,实际是写岐王带领诗友宾朋游览杨氏别业,欢宴游乐。这样写,既点明诗题,又将赞扬岐王礼贤下士、与臣民同乐之意深隐其中。第二联描写游览的无穷兴味,情致独到,别有会心。“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兴阑”,即兴尽,与“坐久”为互文,意思是兴尽即将返回,发觉游宴之初的夜鸟和鸣声已经被向晓的晨鸟声所代替,四周已新积起一层落花。这两句以极富于诗意的笔法,写出了在鸟鸣声中、繁花影里度过的身心俱适的一夜。这一联以景传情,写景入神,感情细腻,成为广为传诵的名句。宋人曾季貍《艇斋诗话》说:“前人诗言落花有思致者三:王维‘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李嘉祐‘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荆公‘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第三联写回程,由“兴阑”、“坐久”引出。“径转回银烛,林开散玉珂”,上句写通过曲径,下句写穿过树林。“玉珂”,一种车铃,“玉”指其华美。张华《轻薄篇》有“文轩树羽盖,乘马鸣玉珂”之句。随着小径的曲折延伸,烛光在闪闪烁烁地移动,穿过一片茂密的树林后,眼前豁然开朗,岐王及其扈从的车马,随即散开,控纵由意,其乐无穷。尾联叙述抵达城门时的情况:“严城时未启,前路拥笙歌。”意思是纵情赏玩,深夜始归,其时城门尚未开启,即使在这样的时候,依然一路笙歌,余兴未尽。
这首诗起笔用典点题,笔调略带诙谐调侃。颔联画面清静,空灵,富于情韵。颈联转为动景,笔意空旷。中间这两联既描绘了游赏所见的动人景色,又形象而细腻地表现了步移景换时的亲切感受与秉烛夜游的极高情兴。结尾处响起一片渐去渐远的笙歌声,余音袅袅,不绝于耳。
相关阅读
1 王维《少年行》赏析
《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 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注释: 1.新丰:古县名,汉置,治所在今陕西省临潼(tng)县东北。新丰镇古时 【查看全文】
2 王维《老将行》诗歌赏析王维-老将行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奔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 【查看全文】
3 关于留别王维的赏析《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留别王维作品赏析【注解】: 1、违:分离。 2、当路: 【查看全文】
4 王维《鸟鸣涧》赏析《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注释: 选自《王右丞集笺注》 鸟鸣涧:鸟儿在山中鸣叫。 涧:两山之间的小溪。 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 【查看全文】
5 王维《羽林骑闺人》古诗原文意思赏析《蝶》作品介绍 《蝶》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73首。 《蝶》原文 蝶 作者:唐·李商隐 叶叶复翻翻,斜桥对侧门。 芦花惟有白,柳絮可能温。 西子寻遗殿,昭 【查看全文】
6 王维《故西河郡杜太守挽歌三首其二》古诗赏析《故西河郡杜太守挽歌三首·其二》原文 故西河郡杜太守挽歌三首·其二 作者:唐·王维 返葬金符守,同归石窌妻。 卷衣悲画翟,持翣待鸣鸡。 容卫都人惨,山川驷马嘶。 犹闻陇上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