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送沈子福之江东》

发布时间:2015-05-13 00:00

  《送沈子福之江东》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送沈子福之江东》赏析:

  此诗第一句点出送客是在渡口。它在一片婆娑的杨柳掩映之中,所以说“杨柳渡头”。句尾的“行客稀”三字则写渡口的冷落。这其中隐隐透出诗人此时的心情。全句从静与动两个侧面清晰地描绘出江边送客时的情景。第二句写客船已发,送行者即本诗的抒情主人公站在岸头目,送友人,心逐江波。情思悠远。这时,惜别变为对朋友一路行程的关心。这两句,既是环境的安排,也有气氛的烘托,为以下的感情抒发作了准备。

  七绝的第三句多是全篇的关键。这一承转句的作用在于开拓诗境。格调的高下,笔法的工拙,要看这一句。本诗的第三句以春色比友情,可以说是翻空出奇。朋友的惜别相思之情,同季候上的春色有什么共同之处呢?但诗人用这一比喻,却使人觉得诗格外生色。不仅是因为这个比喻新奇。而且它能化无形为有形,能将主观情感转变为客观事象。于是“相思”成了目可以视,耳可以闻的东西。似乎它的浓淡,深浅,也都可以体察入微。一句话,“春色”即为“相思”的表征。人们对春色的所有美好感觉、印象,乃至古往今来骚人墨客对春色的歌咏,此时也都成了“相思”一语的丰富内涵。

  两个事物,不管它们之间存在多大的差异,只要有某一点相近,即可构成比喻。这一比喻之所以好.首先因为它是合于情理的。仔细一想,人们的友爱,朋友的情谊,不正象那使万物滋荣,随着东风细雨染遍山川原野的春色么?春色不也如同友谊那样情意绵绵么?人们生活在友爱之中,心里会泛起无限春意。朋友间的感情交流。也恰如温馨和煦的春风。从诗的上下文说,这一比喻是承接第一句的“杨柳”而来。由“杨柳”.可以想象一派蓬勃烂漫的春景。从第二句的“罟师荡桨”四字.也可以想见那一江浓绿如酒的春水。这是就眼前景物取譬,现成而无生硬之感。

  取以作譬的事物“春色”充溢天地之间,无处不在。从行人一方着眼,便是朋友的深情厚爱无时无刻不在他身边,于是他感到自己的好友始终跟自己一道。满目春色即是他的颜色,江上氤氲之气便是他的呼吸。所有这些,无非是说真挚的友情不怕天长水远,可以超越时空的局限。可若是直接这么说出来,那就不成其为诗了!


相关阅读
1 王维《赠郭给事》全诗翻译赏析

赠郭给事 王维 洞门高阁霭余晖,桃李阴阴柳絮飞。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 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诗文解释: 东门高阁 【查看全文】

2 王维《汉江临泛》注释翻译与赏析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 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 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 留醉与山翁。 注: ⑴汉江:即汉水,流经陕西汉中、安康,湖北十 【查看全文】

3 王维研究:吟诗的禅者——王维

共仰头陀行,能忘世谛情 盛唐著名诗人王维,字摩诘,生于公元701年。其高祖王儒贤至王维这一代,均为朝廷命官。其父官终汾州司马,其母崔氏,亦为博陵以礼法相尚的大家。王维全 【查看全文】

4 王维对对联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传说唐代诗人王维,有一年进京赶考,傍晚的时候走到一处荒野,荒野上只有一座小茅屋。王维在门外敲门, 【查看全文】

5 王维《山水论》《山水诀》

《山水论》 凡画山水,意在笔先。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 隐隐如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此是诀也。 山高云塞,石壁泉塞,道路人塞。石看三面,路 【查看全文】

6 关于王维的诗《西施咏》翻译赏析

《西施咏》 作者: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粉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