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诗鉴赏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是王维十七岁时所作。王维少年时就与胞弟王缙离开家乡蒲州到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客游。在诗歌创作方面的久负盛名,使他成为王公、驸马、达官贵人的座上清客,这使他有机会大量接触上层社会的生活,对世态炎凉和统治阶级的腐 败生活有了深刻认识,并且产生了深深的厌倦。久而久之,思乡怀亲之感不断袭扰他。特别是在他十七岁那年的“九·九”重阳佳节之日,达官贵人们都以家宴自娱,胞弟王缙也回蒲州去了,一种难以排遣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突然在举目无亲的诗人心中爆发,遂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了。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首句写身在异乡的诗人每到佳节倍加思念故乡的兄弟亲人。
起句一个“独”字,造境突兀,既刻划出了诗人举目无亲、孑然孤单的形象,又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寂寞凄凉的心境。两个“异”字迭用,更加强了诗人的孤独之感,为诗的画面增添了凄楚的色彩。第二句是全诗的诗眼和感情主线。这里的“每逢”二字,突破了“九月九日”这一特定时间的局限,使人体会到诗中之情酝酿日久,今年九月九日的爆发只不过是碰到了重阳佳节这一导火索罢了,一个“倍”字,既渲染了今日思亲之情的强烈,又表明了平日思亲之经常。这两句诗着重在写诗人节日的感受,由于诗题已经点明时值重阳佳节,埋下了热闹欢愉的节日场面的伏笔,因而就愈使人感到身“在异乡为异客”的孤寂的游子形象,更加鲜明。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由自己思亲,想到亲人节日必然也在想念自己,从而更加深了诗人珍视兄弟手足之情、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思。古时有重阳节佩茱萸登高饮菊花酒可以消灾避邪之说。这里,诗人巧妙地通过兄弟重阳佳节佩茱萸囊登高这一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细节来使兄弟思己之情具体化、形象化,用兄弟对登高行列缺了一人的遗憾心情来反射出诗人思亲的心曲,更使人感到诗情真挚:委婉动人。
这首诗注重感受和细节的典型性,“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受,既是诗人日常感受的升华,又是长期客居异乡的游子节日感受的概括和总结,有相当的普遍性和代表性。登高插茱萸的细节,体现了节日兄弟聚首的欢悦,同时也具有浓厚的时代和地方色彩。正因为这首诗注重感受、细节、时间、环境诸方面的典型选择,因而就形象逼真地表达了诗人具有典型意义的感情。因此千百年来屡经传诵。
更多相关文章阅读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唐诗鉴赏
2.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鉴赏
3.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歌鉴赏
4.重读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7.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文
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鉴赏
9.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赏析
10.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相关阅读
1 王维观田家赏析
《观田家》 王维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 【查看全文】
2 王维诗词《送梓州李使君》的诗意赏析《送梓州李使君》是唐代诗人王维为送李使君入蜀赴任而创作的一首诗。诗人想象友人为官的梓州山林的壮丽景象以及风俗和民情,勉励友人在梓州创造业绩,超过先贤。此诗选取最能 【查看全文】
3 王维渭城曲原文及赏析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王维的《渭城曲》,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 【查看全文】
4 《归嵩山作》王维唐诗鉴赏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 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 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 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 归来且闭关。 王维诗鉴赏 这首诗抒写诗人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 【查看全文】
5 王维诗词中的道著名的山水诗人王维被誉为诗佛,但是在其诗歌中可以发现道家思想的存在。他早年也与道士交游,写下不少神仙诗。 一、序言 王维是盛唐著名的山水诗人,在唐代享有盛名。他与李 【查看全文】
6 王维诗两首教案一、 导入新课: 1.鉴赏古典诗歌的一般方法: ①了解有关古典诗歌的基本常识; ②了解有关诗人、作品、时代背景等知识; ③诵读吟咏,初步感受古典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和意蕴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