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嵩山作》王维唐诗鉴赏

发布时间:2015-06-23 00:00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

  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

  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

  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

  归来且闭关。

  王维诗鉴赏

  这首诗抒写诗人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

  嵩山,古称“中岳”,在今河南登封县北。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首联描写出发时的情景,扣题目中的“归”字,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回乡的车马缓缓前进,悠然自得。这里所写望中景色和车马形态,传达出诗人归山出发时安详闲适的心境。

  中间四句进一步描摹归隐路途中的景色。第三句“流水如有意”承“清川”, 第四句“暮禽相与还”

  承“长薄”,这两句又承“车马去闲闲”而来。这里移情及物,赋予“流水”和“暮禽”人格化,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流在汩汩流淌,晚归的鸟儿飞回林木茂盛的长薄中去栖息,它们似乎在和诗人结伴而归。两句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实则体现诗人归山时悠然自得的心情,同时寓有诗人的寄托。“流水”句比喻一去不返的意思,表示自己归隐的坚决态度;“ 暮禽”句包含“鸟倦飞而知还”

  之意,暗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

  因而此联也不是泛泛的写景,而是景中有情,言外有意的。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这一联还是寓情于景。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诗人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迢递”是表现山高远的样子,对山势作了简炼而又形象的描写。“嵩高”,即嵩山。前句交待归隐的地点,点出题目中的“嵩山”二字。“归来”,表明到达归隐地,点出题目中的“归”字。“闭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而且含有闭门谢客的意思。后句写归隐后的心情,暗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此时感情又趋向冲淡平和。

  整首诗写得很有层次。随着诗人的笔触,既可领略归山途中的景色移换,也可隐约触摸到诗人感情的细微变化: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转恬静淡泊。

  说明诗人对辞官归隐既向往又愤激不平,又难以释怀的心境。诗人随意写来,不加雕琢,却写得真切生动,含蓄隽永,不见斧凿的痕迹,而又有精巧蕴藉之妙。

  沈德潜说:“写人情物性,每在有意无意间。”方回说:“不求工而未尝不工。”正道出了这首诗不工而工,恬淡清新的特点。


相关阅读
1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材分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一、教材分析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 【查看全文】

2 王维的空灵世界

导语:王维深受佛学影响,其心境平和淡泊,常以澄澈、虚静、恬淡的心境体味着人生和宇宙的空寂清幽。也因此,其山水田园诗以无承有、以静载动,在空寂闲淡、静谧清幽的意境中 【查看全文】

3 王维《田园乐·其六》诗讲析

【王维】 (701-761),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无论边塞、山 【查看全文】

4 《老将行》王维唐诗赏析

《老将行》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写一老将年少勇战,转战沙场,后因无功被弃,然而他自不服老,在边地烽火重燃时,他壮心复起,仍想为国立功。 老将行 少年十五二十时, 【查看全文】

5 王维诗中“空”字的意蕴

王维是盛唐时期著名的田园山水诗人,他的诗作散发着强烈的浪漫气息。他歌颂隐逸,爱好自然。他又是杰出的画家,所以他的诗画完美结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常以绘画、音乐 【查看全文】

6 鸟鸣涧 王维赏析

鸟鸣涧是唐朝诗人王维所写的一首经典诗词,全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注释 选自《王右丞集笺注》 鸟鸣涧:鸟儿在山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