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清风自在怀
——贾平凹
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像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可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思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学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那儿有田园,却无松竹流泉;及至上了华山、峨眉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着情结。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脑,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纷争,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茗,便可谈笑古今。
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潭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阴,足下的流泉以及座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地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观赏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木中的祖宗,暑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到关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斤虫雀,统统化作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去得逞又能怎样!
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穷极物理,形而上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着、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 “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间的境遇。“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惟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自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了太多的放弃,也便才有了他“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情怀,也便才有了他哲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
“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流浪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
相关阅读
1 《菩提寺禁裴迪》赏析 王维
《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诵示裴迪》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逐层描写国破之哀,是动乱时代的实录。全诗以低沉呜咽的 【查看全文】
2 王维《桃源行》全诗赏析王维的《桃源行》全诗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桃源行 渔舟逐水1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2。 坐3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4。 山口潜行始隈隩5,山开旷望 【查看全文】
3 王维《夷门歌》译文及赏析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在诗坛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下面应届毕业生文学网小编就跟大家分享一首王维的《夷门歌》, 【查看全文】
4 王维和玉真公主不得不说的故事【人物简介】玉真公主李持盈,字玄玄,(692年-762年),是武则天的孙女。始封崇昌县主。俄进号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师。天宝三载,上言曰:先帝许妾舍家,今仍叨主第,食租赋,诚愿去 【查看全文】
5 王维的边塞诗集锦王维的边塞诗有哪些?哪些边塞诗能把边塞的风光描绘下来,流传千古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王维的边,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王维的边塞诗集锦 1、《 使至塞上 》 单车欲问边, 【查看全文】
6 《息夫人》王维唐诗鉴赏息夫人 王维 莫以今时宠, 能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 不共楚王言。 王维诗鉴赏 息夫人本是春秋时息国君主的妻子。公元前680年,楚王灭了息国,将她据为己有。她虽在楚宫里生了两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