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自王之涣的《出塞》。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Lynn整理相关内容资料。(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原文】
《出塞》
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解】:
1、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2、羌笛:西代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
3、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
4、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韵译】:
黄河发源于黄土高原,高入白云之间,
矗立漠北的一座孤城,背倚万仞高山。
莫须埋怨,羌笛吹奏折杨柳的悲调曲,
谁还不知道,春风历来就不度玉门关。
【评析】:
这首诗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诗的首句,写汹涌澎湃的黄河,发源于云
端,突出其源远流长,展示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次句写凉州城的戍边堡垒,地处险
要,境界孤危。“一片”是唐诗常用词,通常与“孤”相连用(如“一片孤云”、
“孤帆一片”等等),这里即“一座”的意思。三句递转,写所闻。羌笛奏着《折杨
柳》的曲调,勾起征夫离愁。唐时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而见杨柳而生愁,甚至听
《折杨柳》歌而生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生怨恨:
“天寒地冻”、“征战无期”、“归家无望”。然而,“怨”也罢,愁也罢,都是枉
然,因而作“何须怨”。这种宽解语,着实委婉,深沉含蓄,耐人寻味,不愧为边塞
诗的绝唱。
【作品简介】
《出塞》,是边塞诗的著名题目。主要以描写边疆的军旅生活与军事行动为主。有一定的主关民族意识,因与其所处历史时期及生存环境有关。间接的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相关阅读
1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简介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以《登鹳雀楼》这篇而经典诗作脍炙人口,家喻户晓。 王之涣现存生平资料不多,只知早年由并州迁居至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 【查看全文】
2 王之涣古诗精选汇编王之涣,并州人,其兄之咸、之贲皆有文名。天宝间,与王昌龄、崔国辅、郑昈联唱迭和,名动一时。其诗用词十分朴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诗六首,其中《 【查看全文】
3 古诗中班登鹳雀楼教案幼儿学习王之涣的古诗登鹳雀楼,要初步理解古诗内容,并尝试用语言大胆表达。 一、导入新课,破题质疑 1、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说说自己想要提出的问题和对题目的理解。 【查看全文】
4 王之涣《凉州词 》古诗赏析凉州词是唐大乐府《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之涣《凉州词 》古诗赏析,欢迎阅读。 凉州词(其二) (唐)王之涣 单于北望拂 【查看全文】
5 王之涣一生导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王之涣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王之涣,或作王之奂,字季凌,盛唐著名诗人,至今享有盛誉。如此名流,新旧《唐书》均无传,《唐才子传》所记也甚简。幸 【查看全文】
6 王之涣 最出名的诗导语:王之涣所留下的诗篇并不多,那么,在这些诗篇中,哪首诗篇最出名呢?而在小编看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最为有名,不知道各位小伙伴心中,又是怎样认为的呢?下面是《登鹳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