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含而不露的。这首写于宴席上的七绝所展示的是一幅色调清丽明快的水彩画。然而,其中却隐含着作者对好友的深情厚意。
王之涣《宴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5分)
宴 词
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宴词:写于送别宴席上的诗。畎:田间小沟
8.“悠悠”一词极具表现力,请简要分析。(2分)
9.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答案:
(一)8. “悠悠”一词写出了春水绵延流淌的状态;寄寓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运用叠词,具有音韵美。(写出两点即可) (2分)
9.A寄情于景(借景抒情),借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抒发诗人的离愁别绪,情景交融。B反衬(衬托),以“浅溪”反衬离愁之深。(手法1分,效果2分)
赏析
诗人从首句起就试着撩拨读者联想的心弦,一个“ ”字点明“春水”特色,也暗示了诗人一片惜别深情。次句“畎入漳河一道流”,诗人扩大视野,寓情于景,以景抒情,仍以春景唤起人们联想。三、四句,诗人一下子从视觉转到听觉和想象上,借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抒发诗人的 之情。
诗人简介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相关阅读
1 《登鹳雀楼》作者是王之涣吗
当今流行的唐诗选本,多将王之涣作为《登鹳雀楼》(以下简称《登》)的作者。 登鹳雀楼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 【查看全文】
2 王之涣诗词《凉州词》赏析王之涣其传世之作仅六首,但都是热情洋溢的佳作,其中《凉州词》和《登鹳雀楼》等尤为大气磅礴,韵调优美,皆可列入盛唐代表作中。以下是小编分享的王之涣诗词《凉州词》赏析 【查看全文】
3 宴词王之涣赏析王之涣的诗作《宴词》体现了怎样的情感,为何诗作中给人一种离愁情感。全诗如下: 宴词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译文 长堤下,春 【查看全文】
4 王之涣诗词《凉州词》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在当时的年代,是广为传唱的名篇,诗中的诗意意义深远。 凉州词二首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 【查看全文】
5 登鹳雀楼 王之涣唐诗《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描写的景色出人意料,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① 【查看全文】
6 凉州词出塞王之涣王之涣的边塞诗作《凉州词》描写了凉州壮阔苍凉的边塞景物,抒发了自己对于守卫边疆的将士们凄怨而又悲壮的情感。欢迎阅读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之涣的边塞诗作《凉州词》,希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