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九日送别》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发布时间:2016-10-13 00:00

  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王之涣所作的古诗《九日送别》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名作,也是著名的送别诗。

  九日送别

  唐 王之涣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注释】

  1、蓟: jì ,古州名.唐开元十八年置。治所在渔阳(今天津市蓟县).

  2、萧瑟:草木被秋风吹袭的声音..秋风萧瑟。——《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3、稀:少,不多.相见常日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鞍马稀。——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死者尚稀。——清· 方苞《狱中杂记》自想此梦稀奇,心下疑惑。——《二刻拍案惊奇》

  【参考译文】

  在此风声呼啸之地熟人故交已是很少了,那里可以找一登高远望之处送别归去的友人呢?

  今天还能聚在一起同饮芬芳的菊香之酒,明日就要成为断根的飘蓬一般匆匆离去了。

  【大意】

  秋风萧瑟的蓟北,相熟的朋友本来就少,又有谁能登高送我回归故乡呢?今日相会我们便一起饮尽杯中的菊花酒,也许明日你我就像这随风漂泊无定的断蓬一样,不知道飞向何方。

  【赏析】

  公元725年前后,王之涣不愿为了衡水主薄的卑职而折腰,加上有人诬陷攻击,他便愤然辞官而去.”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唐朝政府在蓟北置州。治所在渔阳(今天津市蓟县),蓟置州不久,王之涣游历此地,意外和老朋友上官致情相逢,时上官致情携弟子隐居此地.两人相见,唏叹世事.第二日,王之涣辞友还乡,上官致情也将携弟子远行,这首诗便是在这时写下的。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秋风蓟北,草木调零,于此迂僻之地,自然不会有什么朋友.所以诗人才说故人稀.岂但是故人稀,可能就诗中这一位朋友吧!异地相逢,本就是意外,但明日又要各赴他乡了,都要走,那谁送谁呢?所谓且送归,可说成同送归吧。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菊花酒本为亲人朋友相逢时所吃的酒,的确,今天是相逢了,那就一起饮这酒吧,明天我们就要像这随风漂泊无定的断蓬一样,不知道飞向何方?王之涣和上官致情当时皆因一些情由而都算做是失意之人.失意人和失意人同饮本是相逢时才吃的酒,酒后的第二天却又要天各一方了.从意外相逢到同饮菊花酒再到明日分别,两人心里都各自压着一层霜,这层霜不是几杯菊花酒便化解得开的.那么,又是什么才能化得开呢。


相关阅读
1 凉州词二首原文鉴赏

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的论文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学习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二首》的词作。 凉州词二首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 【查看全文】

2 关于王之涣的《凉州词》赏析

开元中、所期,唐玄宗荒淫纵乐,不务边防,不关心远戍征人的疾苦。诗人在进入凉州,听到哀怨的笛声后,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对远戍士卒的同情。下面是王之涣的《凉州词》赏析。 【查看全文】

3 王之涣的诗 凉州词

王之涣这首诗《凉州词》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 凉州词二首⑴ 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⑵,一片孤城万仞山⑶。 羌笛何须怨杨柳 【查看全文】

4 王之涣的古诗凉州词赏析

《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 【查看全文】

5 嘉峪关诗句出塞王之涣

嘉峪关诗句出塞王之涣要怎么理解和鉴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嘉峪关诗句出塞王之涣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出塞》 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 【查看全文】

6 小班登鹳雀楼教案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要如何学习登鹳雀楼呢?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并尝试用语言大胆表达。 2.学习整首吟诵,感知古诗的韵律美。 准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