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 》中,诗人王之涣用了极其朴素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绘了祖国的万里河山,是山水诗中的佳作。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
4.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5.穷:尽,使达到极点。
6.千里目:眼界宽阔。
7.更:替、换。(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创作背景
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
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相关阅读
1 《登鹳雀楼》教学反思2则
在教学古诗《登鹳雀楼》一课时,借助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登鹳雀楼》教学反思一 教材在编写上是以不同的文化主题来划分各个单元,旨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 【查看全文】
2 王之涣《登鹳雀楼》译文评析导语:诗歌,作为文学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一门艺术,一种美。诗歌翻译,是创造美的艺术,除了语言转换外,更注重传递原诗的意境和韵味。 一、 译事难,译诗更难。因为诗是文学最优美的表 【查看全文】
3 出塞 诗人王之涣王之涣的出塞全诗,间接的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出塞(凉州词)》 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解】 【查看全文】
4 登颧雀楼王之涣《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描写的是祖国美丽的自然景色,是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登鹳雀楼》,唐诗名,为题咏山西省永济市鹳雀楼(又名鹳鹊楼)的篇章 【查看全文】
5 送别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王之涣王之涣的古诗《送别》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他对友人的不舍情感。 送别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译文 春风中一株株杨柳树,沿着御河两岸呈现出一片 【查看全文】
6 王之涣的诗歌大全王之涣,并州人,其兄之咸、之贲皆有文名。天宝间,与王昌龄、崔国辅、郑昈联唱迭和,名动一时。其诗用词十分朴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诗六首,其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