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王之涣的诗

发布时间:2016-10-20 00:00

  有关王之涣的诗有着怎样的经典之作呢?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王之涣的诗,希望能够帮到大家,也希望能够通过王之涣的诗,是大家更加了解唐诗。

  《登鹳雀楼》

  年代: 唐 作者: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解】

  1、鹳雀楼:在今山西省蒲县西南,传说鹳雀经常栖息于此。

  【韵译】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九日送别》

  年代: 唐 作者: 王之涣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宴词》

  年代: 唐 作者: 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作品赏析

  长堤逶迤,水色碧明,东风鼓帆,桃花逐波。这首写于宴席上的七绝所展示的,不正是一幅色调清丽明快的水彩画吗?然而,它的主题却是“离愁”。

  春天万象复苏,生机盎然,可是诗人看到的却是碧澄的河水“悠悠”地流去了。诗人从首句起就试着撩拨读者联想的心弦,一个“绿”字点明“春水”特色,也暗示了诗人一片惜别深情。次句“畎入漳河一道流”,诗人扩大视野,寓情于景,以景抒情,仍以春景唤起人们联想。你看,那夹着田亩的涓涓渠水宛如一条细长的飘带,缓缓汇入漳河,一起向远方流去,一望无际的碧野显得多

  么柔和协调。然而眼前美景却激起诗人的无限忧思,春水犹能跟漳河“一道流”,而诗人却不能与友人同往,该是何等遗憾!想到好景不长,盛筵难再,一缕缕愁思油然而起。由于移情的作用,读者不由自主地和诗人的心绪贴近了。三、四句,诗人一下子从视觉转到听觉和想象上。尽管添愁助恨的棹声紧紧催促,还是不要去理睬它吧!要不然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啊!诗人以“莫听”这样劝慰的口吻,将许多难以言传的情感蕴含于内,情致委婉动人。诗中以“溪浅”反衬离愁之深,以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寄寓诗人的伤感。至此,通篇没有一个“愁”字,读者却已通过诗中描绘的画面,充分领略诗人的满腹愁绪了。

  这首匠心独运的小诗含蓄蕴藉。诗人从“看到的”、“听到的”,最终写到“想到的”,不直接由字面诉说离愁,读之却自然知其言愁,意境深邃,启迪人思,耐人玩味。

  《送别》

  年代: 唐 作者: 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横吹曲辞·出塞》

  年代: 唐 作者: 王之涣

  黄砂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

  年代: 唐 作者: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注释】

  凉州词:又名《凉州歌》。《乐苑》称,开元年间,西凉都督郭知运进献宫调《凉州》。凉州:唐属陇右道,州治在今甘肃省武威县。诗题又作《出塞》。首句一作“黄沙直上白云间”,末句一作“春光不度玉门关。”羌笛:我国古代西方羌人所吹的笛子。杨柳:指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其音凄苦。

  【简析】

  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这话是不错的。开元中、所期,唐玄宗荒淫纵乐,不务边防,不关心远戍征人的疾苦。诗人在进入凉州,听到哀怨的笛声后,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对远戍士卒的同情。

  作家简介

  王之涣出身于太原王家,为当时望族。他的五世祖王隆之为后魏绛州刺史,可能因此而移家绛州的。曾祖王信,隋朝请大夫、著作郎,入唐为安邑县令。祖王表,唐朝散大夫、文安县令。父王昱,鸿胪主簿、浚仪县令。从曾祖到父亲,虽然皆为官,但均为小官。王之涣出身于普通仕宦之家,排行第四,自幼聪颖好学,年龄还不到 20岁,便能精研文章,未及壮,便已穷经典之奥。不知何故,王之涣未走科举之途,而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簿。任衡水主簿时,王之涣父母均已去世,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

  王之涣才高气盛,不愿为了衡水主薄的卑职而折腰,加上有人诬陷攻击,他便愤然辞官而去,“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食其旧德。雅谈珪爵,酷嗜闲放。”在家过了15年闲散自由的生活。后来他的亲朋好友觉得他这样一直沉于下层,不是办法,便劝他入仕。后来补文安郡文安县尉,仍是一不起眼之小职。他在职风清白著称,理民以公平著称,颇受当地百姓称道。谁料不久,他竟染病不起,以55岁之壮年,卒于官舍,葬于洛阳。

  如此有才华之人,可惜终不见用,天也不假其年。这也是一切有才华的正直知识分子的常见结局。他的诗虽只流传下六首,但这寥寥数首,确为我国古典文学宝库的精华。


相关阅读
1 王之涣的诗有哪些?

王之涣唐朝著名诗人,关于王之涣的诗词有哪些呢?大家清楚吗? 1、《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凉州词》 (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 【查看全文】

2 凉州词王之涣的诗意

王之涣的凉州词主要描写了什么情景呢?全诗洋溢着诗人怎样的感情? 《凉州词》 作者:王之涣 原文: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查看全文】

3 边塞诗人王之涣的个性

每当人们吟起《登鹳雀楼》和《凉州词》这两首脍炙人口的诗,自然想起了王之涣。下面小编带来的是边塞诗人王之涣的个性,希望对你有帮助。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人,字季 【查看全文】

4 王之涣写登鹳雀楼背景

王之涣写登鹳雀楼背景是什么呢?在诗人王之涣35岁的时候写下了家喻户晓的诗句《登鹳雀楼》,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王之涣博大的胸襟。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王之涣写登 【查看全文】

5 王之涣凉州词的诗意赏析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比较著名的有王之涣的和王翰的诗作。王之涣凉州词的诗意赏析,一起来了解一下。 【年代】:唐【作者】:王之 【查看全文】

6 王之涣发明锅炮鱼

唐朝开元末年三十晚上,王之涣在文安城内闲逛,只见家家挂红灯,放鞭炮,唯独一家没有动静,便推门进去。 这是两间又黑又矮的小房,屋炕上摆着个火盆,老两口正围着火盆烧鱼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