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的诗虽只流传下六首,但是每一首的诗作都非常的经典,而以下这首《送别》诗作,感动了无数的文人。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送别》赏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送别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译文
春风中一株株杨柳树,沿着御河两岸呈现出一片绿色。
最近攀折起来不是那么方便,应该是因为离别人儿太多。
赏析
春风中万物复苏,处处绿色,正宜快乐踏青,而也正是古人远行的开始。乐与愁、明与暗恰扰人心房。
作者介绍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唐才子传》说王之涣为蓟门人,或因他年少有侠气、从五陵年少游、击剑悲歌的性格而臆猜,靳能墓志铭记载,之涣“本家晋阳,宦徙绛郡”,则晋阳(今太原)为其原籍,家居绛州(今山西新绛县)。墓志铭说王之涣卒于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二月,享年55岁,推之可知生于武后垂拱四年(公元688年)。
王之涣出身于太原王家,为当时名门望族。他的五世祖王隆之为后魏绛州刺史,可能因此而移家绛州的。曾祖王信,隋朝请大夫、著作郎,入唐为安邑县令。祖王表,唐朝散大夫、文安县令。父王昱,鸿胪主簿、浚仪县令。从曾祖到父亲,虽然皆为官,但均为小官。王之涣排行第四,自幼聪颖好学,年龄还不到20岁,便能精研文章,未及壮,便已穷经典之奥。他少年时豪侠义气,放荡不羁,常击剑悲歌。到了中年,他一改前习,虚心求教,专心写诗,在十余年间,诗名大振,与王昌龄、高适等相唱和。后来,他曾一度作过冀州衡水县主簿,时间不久就被人诬陷。于是,王之涣拂衣去官,在家居住十五年,晚年任文安县尉,在任上死去。
王之涣是盛唐的著名诗人,他写西北风光的诗篇颇具特色,大气磅礴,意境开阔,热情洋溢,韵调优美,朗朗上口,广为传颂。为盛唐边塞诗人之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仅七个字,祖国壮丽山河景色跃然纸上。可惜他的诗歌散失严重,传世之作仅六首,辑入《全唐诗》中。
相关阅读
1 古代著名诗人王之涣
古代著名诗人王之涣个人简介是怎样的呢?古代著名诗人王之涣一生是怎样的呢?古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有哪些名言呢?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 【查看全文】
2 凉州词王之涣古诗诗意“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下面,即是凉州词王之涣古诗诗意,请看: 凉州词王之涣古诗诗意 凉州词 ① 黄河远上②白云间, 一片孤城③万 【查看全文】
3 王之涣的两首诗赏析王之涣是盛唐的著名诗人,他写西北风光的诗篇颇具特色。但是可惜,如此有才华之人终不见用。 王之涣的诗:《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 【查看全文】
4 王之涣宴词原文及赏析《宴词》这首写于宴席上的七绝所展示的,正是一幅色调清丽明快的水彩画:长堤逶迤,水色碧明,东风鼓帆,桃花逐波。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Lynn整理相关内容资料。(更多内容请 【查看全文】
5 出塞 教案王之涣的出塞这首诗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字典及资料,了解诗意,并能有感情朗读; 2,感悟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3,搜集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 教学准备 【查看全文】
6 登黄鹤楼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王之涣《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