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抒发了诗人王之涣与友人离别的相惜之情。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之涣送别的原文带,欢迎阅读!
送别
yáng liǔ dōng fēng shù
杨 柳 东 风 树,
qīng qīng jiā yù hé
青 青 夹 御 河。
jìn lái pān zhé kǔ
近 来 攀 折 苦,
yīng wéi bié lí duō
应 为 别 离 多。
送别白话译文:
春风中一株株杨柳树,沿着御河两岸呈现出一片绿色。最近攀折起来不是那么方便,应该是因为离别人儿太多。
送别文字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景,不仅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还渲染出浓厚的离别情绪。“东门”点名了送别的地点在长安青门,“青青”表明杨柳的颜色已经很绿,表明时间是在深春。“杨柳”是送别的代名词,于是一见杨柳,就让人想到离别。绿色的杨柳树夹杂在御河两岸,看似恬静的环境反衬出诗人与友人离别的不舍。且首句是远望所见,第二句是近观所见。在远与近的距离感中,诗人送友的踽踽长街的身影得以体现,衬托出舍不得惜别却又不得不分别的心情。
诗的后两句抒情,通过侧面描写别人送别而攀折杨柳,反映送别的人多。一个“苦”字,既是攀折杨柳而不便之苦,也是离别的愁苦。至于诗人自己折了杨柳没有却只字未提,更衬托出了诗人的送别的深情。后两句看似平淡,仔细咀嚼,意味深长,诗人折或者不折杨柳,内心的悲楚恐怕都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首送别小诗,清淡如水,短小精悍,款款流露出依依惜别的深情。纵观全诗,字字未提送别却字字点题,其中的描写言简意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相关阅读
1 王之涣人物简介
导语: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人们用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来形容他。下面是王之涣的生平简介。 《唐才子传》说王之涣为蓟门人,或因他少有侠气、从五陵年少游 【查看全文】
2 王之涣 出塞 赏析王之涣写的古诗《出塞》是千古传诵的名作,描写了边境的险境,以及战士们的艰苦。 出塞 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查看全文】
3 登黄雀楼 王之涣导语:《登鹳雀楼》描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表现诗人王之涣的不凡的胸襟抱负,是一篇家喻户晓的唐诗。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登黄雀楼,欢迎阅读! 登鹳雀楼 朝代:唐 【查看全文】
4 登鹳雀楼 教学设计王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是一首即景生情的诗,全诗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高瞻远瞩的胸襟。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查看全文】
5 王之涣《凉州词》翻译赏析导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王之涣《凉州词》翻译见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凉州词》 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解: 1、 【查看全文】
6 宴词王之涣赏析王之涣的诗作《宴词》体现了怎样的情感,为何诗作中给人一种离愁情感。全诗如下: 宴词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译文 长堤下,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