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中班教案

发布时间:2017-06-06 00:00

  《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成名作,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诗的意境及蕴涵的哲理。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2、理解诗的意境及蕴涵的哲理。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首古诗。板书课题。

  2、解题。登,是登上的意思。鹳雀是一种鸟儿,样子像鹤。在山西省永剂县有一座楼,常有鹳雀停留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称这座楼叫"鹳雀楼"。登鹳雀楼,就是登上鹳雀楼。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有一天,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了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就写下了这首诗。

  二、初读课文。

  1、投影出示课文内容,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范读。指名读。

  三、理解诗句。

  一边看课文,一边听朗读两遍;想想刚才提出的问题。

  思考:谁登鹳雀楼?登鹳雀楼干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登鹳雀楼?鹳雀楼在什么地方?鹳雀楼是什么样子?

  1、学古诗要求一:读准字音

  2、学古诗要求二:读通诗句

  3、介绍鹳雀楼

  4、学古诗要求三:知诗人

  介绍王之涣

  5、学古诗要求四:理解字词

  6、学古诗要求五:理解诗句(字字落实)

  7、学古诗要求六:想象意境

  8、学古诗要求七:感悟情理

  9、学古诗要求八:背诵默写

  四、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

  2、讨论:诗人登高观景时的心情、神情、动作,会是什么样子,他可能讲些什么?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五、作业。

  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相关阅读
1 登黄鹤楼王之涣全文赏析

从古至今。人们对于王之涣《登鹳雀楼》都有着很高的评价,《登鹳雀楼》的第一句诗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句。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查看全文】

2 送别诗唐王之涣

唐代送别诗非常的繁荣,其中,王之涣所写的送别诗《送别》家喻户晓,表达的是离别的愁绪的感情。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唐代王之涣《送别》,欢迎阅读! 《送别》 年代: 唐 作者: 王之 【查看全文】

3 王之涣拒收玉器小故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读了这首雄奇豪迈、意境深远的诗作,你一定会悟出深刻的哲理。此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晚年,他曾做过文安县尉, 【查看全文】

4 盛唐气象与王之涣

王之涣,唐朝著名诗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历史在发展,盛唐离我们已经相当遥远了。那时还不具备拍摄纪录片等条件,因此我们现在要重睹盛 【查看全文】

5 王之涣唐诗鉴赏

导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王之涣两首经典唐诗鉴赏,欢迎大家阅读!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 【查看全文】

6 王之涣的诗宴词

这首匠心独运的诗作《宴词》含蓄蕴藉,借景抒情,渲染着离愁的气氛。 宴词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译文 长堤下,春水碧明一片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