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是一首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的边塞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凉州词王之涣诗意,欢迎阅读。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意:
黄河之水汹涌奔腾,仿佛来自云端,
孤零零的凉州城外是万仞高的群山。
羌笛何必要吹奏《折杨柳》这首哀怨的思念家乡的曲子?
春风他从来没有吹到过这遥远的玉门关。
注释
①凉州词:是唐大乐府《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原是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的歌曲,唐代诗人多用此调作歌词,描写西北方的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
②黄河远上:黄河的尽头。
③孤城:孤零零的戍(shù)边的城堡,这里指玉门关。
④万仞(rèn):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万仞:形容极高。
⑤羌(qiāng)笛:古代羌族的一种管乐器,后常作军乐。羌:我国古代西北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今天的甘肃、青海、四川一带,?a href='https://wenxue..com/zawen/' target='_blank'>杂文廖郎?/p>
⑥何须:有什么必要。
⑦杨柳:指古代的一种歌曲《折杨柳》,其中提到行人离别,常常折柳枝相赠,因“柳”与“留”谐音,表示挽留。
⑧度:越过。
⑨玉门关:古代西北边关名,汉代建置,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守卫边疆的将士的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深切同情,委婉的批评了朝廷对于他们缺乏关怀和呵护的冷漠做法。诗人没有从戍边将士的生活状态入手,而是在第一句远眺黄河上游,那奔腾的河水似乎从天际云端直泻而下,渲染了恢弘的气势,烘托了开阔的意境。第二、三句描写了边疆将士的生存环境是在群山峻岭之中的一座孤城,以及在这孤独寂寞的环境中,传来了如泣如诉的《折杨柳》这首曲子,让人心碎。最后一句中的“春风”比喻“封建统治者”,尽管将士们的生活环境很不好,离开家很久,非常思念家乡,但是统治阶级根本感受不到这些,诗句控诉了封建统治者对于边疆将士疾苦漠不关心的社会现实。全诗苍凉悲怆(chuàng),深沉含蓄,打动人心。
相关阅读
1 登鹳雀楼 王之涣诗意
《登鹳雀楼 》中,诗人王之涣用了极其朴素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绘了祖国的万里河山,是山水诗中的佳作。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查看全文】
2 凉州词 王之涣全诗赏析《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主要描写什么景色呢? 凉州词 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 【查看全文】
3 诗词 《登鹤雀楼》教学设计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首诗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这种力量是美和哲理的统一,是客观与主观的和谐,是伟大的艺术再现和创造。 教学目标: 1、通过学情调查,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 【查看全文】
4 描写王之涣黄河的诗句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描写王之涣黄河的诗句,希望对你有帮助。 描写王之涣黄河的诗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查看全文】
5 古代诗人简介:王之涣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人,字季凌,汉族,并州(山西太原)人。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 【查看全文】
6 王之涣 送别的意思在唐朝诗歌繁荣的时期,王之涣的一首《送别》展现了浓浓的离别的愁绪的情感。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之涣的送别的意思,欢迎阅读! 送别 (唐)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