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与韦丛

发布时间:2016-08-27 00:00

  元稹可能是古人中写诗给妻子最多的一位了,一共写了多少不得而知,现在还能看到的有三十多首,为原配妻子韦丛写的大概有十六首,可见诗人对于亡妻韦丛思念之深及忠贞。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元稹和韦丛的故事吧!

  元稹和韦丛

  韦丛出身高门,其父韦夏卿为京兆尹,后任太子少保(京兆尹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市长,太子少保是个荣誉官职,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崇高身份和地位,没有实际管辖范围,正二品)。这桩婚姻有很大的政治成分,当时二十四岁的元稹科举落榜,但是韦夏卿很欣赏元稹的才华,相信他有大好前程,于是将小女儿许配给他,而元稹则是借这桩婚姻得到向上爬的机会,不过两人在婚后却是恩爱百般,感情非常好。

  以韦丛的家庭背景,下嫁给元稹对于当时的元稹来说就好像天女下凡一样。她不仅贤惠端庄、通晓诗文,更重要的是出身富贵,却不好富贵,不慕虚荣,从元稹的这几首诗来看,当时正是他不得志的时候,过着清贫的生活,韦丛从大富人家来到这个清贫之家,却无怨无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关心和体贴丈夫,对于生活的贫瘠淡然处之。元稹原本以为这只是一个政治上晋升的途径,却没想到韦丛是这样一个温柔的女子、体贴的娇妻。古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婚后元稹忙着科试,家中的家务——无论生火做饭,还是洗衣买酒——全是韦丛一人包办,而婚前她是大户人家的千金、父亲疼爱的小女儿,韦丛的贤惠淑良可想而知。也难怪元稹在数年以后,总还是会忍不住想起与他共度清贫岁月的结发妻子韦丛。

  也许正是清贫与操劳,使这个温柔体贴的女子年仅二十七岁就离开了人世。元稹对妻子一直有深切的思念和无法释怀的悲伤,韦丛与他同苦七年,却在他即将飞黄腾达的时候离开了他,而元稹能做的只有祭奠亡故的爱妻(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以及在诗中写下自己的思念。“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贫贱的夫妻总是这样,尽管互相恩爱却因为物质条件的贫瘠而无法让心爱的人过得更加幸福。元稹的悲叹却让我无比羡慕,这样不论生活的清苦,总想给予对方更多幸福的抱愧心情,在当今这个物质时代中恐怕很难找到了。

  可悲的是,韦丛下葬的时候元稹因为御史留东台而没有前往送葬,韦丛离开的身影该是多么寂寞;幸运的是,韦丛因为这几组情意绵绵的诗歌而永远留在人们心中,每每想起这温柔的女子,心中总觉得温暖。

  【悼念韦丛的诗歌】

  遣悲怀

  【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用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来表达对亡妻的无限怀念,任何女子都不能取代韦丛。


相关阅读
1 元稹《菊花》教案设计

《菊花》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元稹,菊花是诗人们喜爱的歌咏题材。分享了元稹《菊花》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教材分析] 《菊花》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元稹。菊花是诗人们喜爱的歌咏题材 【查看全文】

2 元稹《离思》其一赏析

元稹的《离思》五首,都是为了追悼亡妻韦丛而作《离思》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 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 曾 【查看全文】

3 元稹《离思》的赏析

《离思》是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所著的一组诗,其中《离思》第四首是一首悼亡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已逝妻子韦氏的深深思念之情。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元稹《离思》的赏析,希望对您 【查看全文】

4 元稹白居易

自古至今,情人或者友人之间,含情脉脉地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瑶,因为元、白二人感情实在是太亲密了,所以现在很多潮人们不理解,他们断定二人之间必有基情。但不管如何,元 【查看全文】

5 怀念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

引导语:元稹的那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不知道感动了多少人。 公元831年9月2日,晚唐大诗人元稹逝世,距今已有1185年。 提起元稹,总是少不了白居易的名字。元稹聪明 【查看全文】

6 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

引导语: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元稹《离思》,欢迎大家学习。 离思五首 其四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