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的菊花

发布时间:2016-08-30 00:00

  《菊花》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描绘了菊花的情态,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语言淡雅朴素,饶有韵味。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元稹的这首古诗-《菊花》!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

  ⑴秋丛:指丛丛秋菊。

  ⑵舍(shè):居住的房子。

  ⑶陶家:陶渊明的家。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⑷遍绕:环绕一遍。

  ⑸篱(lí):篱笆。

  ⑹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斜,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⑺尽:完。

  【译文】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白话译文】

  丛丛秋菊围绕房舍,好似到了陶潜的故居。围绕篱笆观赏菊花,不知感觉太阳西斜。并非我特别偏爱菊花,只是秋菊谢后,再也无花可赏。

  【赏析】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诗人从菊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爱菊花的理由。其中也暗含了对菊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中国古典诗词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是这种写作手法,寓有深意。

  这首七言绝句诗,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常的题材,但用笔巧妙,别具一格,诗人独特的爱菊花理由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并且发人思考。诗人没有正面写菊花,却通过爱菊,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美妙灵动,意趣盎然。该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相关阅读
1 《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稹

元稹的《酬乐天频梦微之》纯用白描,几乎没有设色布景,而人物形象生动,情调也感人肺腑。 酬乐天1频梦微之2 山水万重书3断绝,念4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5魂颠倒,惟梦闲人6不 【查看全文】

2 元稹 薛涛

从晚唐起就有了元稹与薛涛二人曾经相恋的传闻,至今众说纷纭。 川东的初逢只是一场艳遇 元和四年(809)三月,31岁的元稹,出使东川,与成都的距离,相距四百多里,即使在当时,用元 【查看全文】

3 元稹《离思 其四》鉴赏

元稹的《离思 其四》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抒写了诗人对亡妻韦丛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刻骨的思念。 离思五首 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 【查看全文】

4 元稹与薛涛的爱情故事

引导语:唐代才女薛涛和著名诗人元稹的爱情是中唐文艺界最出名的爱情之一,后世评说,不知是薛涛太傻,还是元稹太渣。 薛涛出身书香门第,幼时即显出过人天赋,后来,薛涛因为 【查看全文】

5 元稹集校注

元稹8 岁丧父,15岁以明两经擢第。21岁初仕河中府,25岁登书判出类拔萃,授秘书省校书郎。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举明经书判入等,补 【查看全文】

6 元稹评传

【内容介绍】 这是一本花费二十八年时间撰写而成的关于元稹的传记,作者根据确凿的证据、全新的论证,全面考论了元稹的方方面面,纠谬《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