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琵琶亭》

发布时间:2016-09-22 00:00

  引导语:琵琶亭,位于江西省九江市长江大桥东侧,面临长江,背倚琵琶湖。建于唐代元年,已有1200年历史,关于琵琶亭,历史上有很多诗人为此做过诗,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吧!

  元稹《琵琶亭》

  夜泊浔阳宿酒楼,琵琶亭畔荻花秋。

  云沉星没事已往,月白风清江自流。

  作者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汉族,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白居易至交。

  祖无择《琵琶亭》

  晚泊湓江半客舟,琵琶亭下动闲愁。

  霓裳绿腰杳何许,枫叶荻花空自秋。

  贾傅有才悲鵩鸟,楚骚终古怨灵修。

  莫言司马青衫湿,今日行人亦涕流。

  注释译文

  ①湓(pén):今中国江西省龙开河的古称。亦指水等向上涌。

  ②鵩(fú)鸟:猫头鹰一类的鸟。旧传为不祥之鸟。比喻奸佞。

  作者简介

  祖无择,字择之,初名焕斗,河南上蔡人。北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戊寅科吕溱榜进士第三人。[2]

  张维亭《琵琶亭》

  枫叶荻花何处寻?

  江州城外柳阴阴。

  开元法曲无人记,

  一曲琵琶说到今。

  作者简介

  张维亭,清人,生卒不详。

  琵琶亭简述

  琵琶亭始建于唐代,原在九江城西长江之滨,即白居易送客之处。但历代屡经兴废,多次移址。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 年)重建,这次重修是由著名制瓷大师,历任淮关、九江关、奥海关监督,兼督陶使沈阳唐英主持,清代《冷庐杂识》载:“乾隆癸亥(1743)观察沈阳唐公英重修,增建高楼,题额曰‘江天遗韵’。壁刊白傅遗像,是南薰殿本。(后,嘉庆中歙人方体有摹)。

  登楼四望:前临大江,后对庐山。左则古寺千重,右则人烟万井。楼下回廊旋烧,境极幽旷。游人题咏甚多,观察有句云:‘今古商船多少妇,更谁重此听琵琶?’殊寓感慨。”至咸丰年间(1851~1861年)又遭兵毁。1988年3月新琵琶亭建今址。琵琶亭占地面积33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

  整个庭院采取中轴线对称布局,分主亭、左碑廊、右碑廊三部分,主建筑琵琶亭座落在临界江七米高的花岗岩石基上,亭高20米,双层重檐,悬挂着刘海粟大师题写的 “琵琶亭”金字大匾额,亭台气势磅礴,熠熠生辉。亭前大门照壁上有毛泽东墨迹《琵琶行》巨幅贴金大理石碑刻,上刻《琵琶行》长诗,全文共616字。

  亭院正中,矗立着汉白玉白居易塑像。亭院两旁建有碑廊,镶嵌着历代诗人题咏 琵琶亭诗赋共56块碑刻。

  白居易的《琵琶行》和《长恨歌》,是各有独创性的名作,成千古绝唱。有道是“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此后,一直传诵于国内外,显示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我们能有机会游览琵琶亭,体味诗人所写的意境,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亦为人生快事。


相关阅读
1 元稹《菊花》阅读

元稹的《菊花》寄托了作者对坚贞不屈,独立孤傲个性的欣赏,对高洁隐逸人格的向往和追求。 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查看全文】

2 元稹的离思五首

《离思五首》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组悼亡绝句。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抒写了诗人对亡妻韦丛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刻骨的思念 【查看全文】

3 元稹的艳情诗集

引导语:元稹,中唐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也是最令人感伤的情人。他是《西厢记》里张生的原型,又是《离思》的作者,今天我们来看看元稹的艳情诗集。 艳诗这个名词,恐怕是元稹首 【查看全文】

4 品味元稹爱情

元稹,唐朝历史上最多情的诗人。他的多情,唯有宋朝的柳永才可以与之相媲美。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离思》 二十四岁, 【查看全文】

5 元稹与薛涛:归人与过客

引导语: 唐代才女薛涛和著名诗人元稹的爱情虽然无疾而终,却一直为后世所谈论,这一场短促的爱情故事,说到底,不过是归人与过客。 薛涛,生于大历五年,卒于大和六年(公元 【查看全文】

6 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

引导语: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不知道感动了多少人。来看看诗人元稹的情史。 唐代著名诗人元稹,字微之,河南洛阳人。 他8岁丧父,生活凄苦,母亲郑氏贤惠温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