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抒写了诗人对亡妻韦丛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刻骨的思念。其中尤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两句为世人所称颂。
离思五首
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白话译文】
译文一
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我在花丛中任意来回却懒于回顾,一半因为我潜心修道,一半因为曾经有你。 这是诗人元稹为了纪念逝去的妻子而写的。
译文二
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赏析】
此诗就诗论诗,确是好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两句,千百年来吸引过多少恋人的心扉。他们信誓旦旦,每每引此语以自况。显然,不是深于情者决不能道出此语;同样地,不是深于情者也决不能真正领悟此语。何以呢?
《孟子·尽心篇》有“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两句。朱熹《孟子集注》为它解释说:“所见既大,则其小者不足观也。”这是人之常情;正如人们游历过名山大川之后,谁还为寻常的丘壑迷恋呢?但“曾经沧海”两句,另有特定的深意在。它纯用诗词比兴手法,道出了钟情恋人心底的特有秘密—— 爱情的排他性。因为人们交友,朋友不妨越多越好;然而恋爱却与此不同。尽管封建社会里容许三妻四妾,但真正的爱情在同一时间内却只容许属于一人。哪怕此人并不是想象的那般完美,但她(或他)在对方心目中确是像沧海水那般丰盈、清深,像巫山云(用宋玉的《高唐赋》故事)那般缱绻多情。
这是任何第三者也难以代替的。像这样一种特殊的钟情者心态,元稹能用如此形象而又如此隽永的诗句表达出来,不能不说是由于自身有切肤之感。
后两句进一步申足前意,表明诗人爱情的专一。
他不再寻花觅柳,经过“花丛”且懒于回看;这除了由于遵守道德规范之外,也是一种对心上中人的忠诚表现。元稹的《梦游春七十韵》云:“觉来八九年,不向花回顾”,说明诗人确曾信守过前约。他的好友白居易在《和梦游春诗一百韵》中称赞他:“京洛八九春,未曾花里宿”,亦可与此参证。
问题是:此诗的受诗人究竟是谁呢?有人说:“此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显然与事实不符。《全唐诗》于《离思五首》题下注云:“一本并前首作六首”。所谓前首,即《莺莺诗》;诗题下亦注云:“一作《离思》诗之首篇”。据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考定:
此诗乃“为其少日之情人所谓崔莺莺者而作”。而所谓崔莺莺者,实即名为双文的寒族女子。尽管她才、艺双绝,仍终被元稹离弃。元稹为了飞黄腾达,不惜忍心负情,另婚高门女韦丛。由此足见:元稹对双文的感情并不像他在此诗中所表示的那般忠诚。原因何在?
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写道:“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可见,元稹的两重性格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演。他弃双文另娶固是大谬不然,但当时的社会风气也应该负很大部分的罪责。关于这,陈寅恪氏已有详细论述,不必重复。
拓展阅读:元稹的家世
元稹(公元779~831年),唐代文学家,字微之,别名威明,行九,世称元九。元稹的先祖是鲜卑族拓跋部,北魏孝文帝时改汉姓为元的,以河南洛阳为郡望,故元稹自称或被称为河南人或洛阳人。白居易在为元稹写的《唐故武昌军节度处置等使正议大夫检校户部尚书鄂州刺史兼御史大夫赐紫金鱼袋赠尚书右仆射河南元公墓志铭》中更点出“公即仆射府军第四子,后魏昭成皇帝十四代孙也”,即言元稹乃是北魏皇帝之直系子孙。元稹的六世祖元岩曾做过隋朝的兵部尚书,居于长安。
到元稹父亲那一代时,家道中落。元稹八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其兄元沂和元秬并不关心元稹(元稹之母郑氏是继室,两个兄长与他是同父异母)。元稹生于乱世,家境贫寒,但父辈藏书颇多。后来,元稹随母亲投靠舅族迁居凤翔,在那里度过了童年时代。元稹的母亲郑氏是睦州刺史郑济的次女(据《郑氏墓志铭》),贤惠知文,善于持家,白居易曾大加称赞“今夫人女美如此,妇德又如此,母仪又如此,三者具美,可谓冠古今矣”。
元稹自己也在《同州刺史谢上表》中说:“臣八岁丧父,家贫无业,母兄乞丐以供资养,衣不布体,食不充肠。幼学之年,不蒙师训,因感邻里儿稚,有父兄为开学校,涕咽发愤,愿知诗书。慈母哀臣,亲为教授。”元稹的母亲不仅持家有道,还亲授诗书,担任起教育子女的重任。
元稹在母亲教诲下刻苦读书,逐渐长大。元稹还曾师从姐夫陆翰和表兄胡灵之,并常向齐仓曹家借书研读。他刚满十四岁就怀着入仕为官、建功立业的壮志赴长安科考应试了。
贞元九年(公元793年) 年仅十四岁的元稹应明经科考试及第。次年,得陈子昂《感遇》诗及杜甫诗数百首读之,开始学作诗。贞元15年(公元799年), 元稹在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市)任卑职。据唐代举士制度,士之及第者还需要经过吏部考试才能正式任命官职,所以元稹于贞元16年(公元800年)再赴长安应试。
相关阅读
1 元稹和僧人有关的诗
引导语:元稹作为唐代有名的信仰佛教的文学家,很早就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他的作品中有很多与僧人、道友、寺院有关,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元稹的这些诗。 元稹的赞僧诗 在元稹 【查看全文】
2 《玉泉道中作》元稹引导语:《玉泉道中作》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此诗描述了作者调任时沿途的所见所感,表现了为官者的一份忧国忧农和惜时惜阴的情怀。全诗如下: 《玉泉道中作》 元稹 楚俗物候 【查看全文】
3 元稹菊花的思想感情引导语:《菊花》是诗人元稹的作品,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菊花的喜爱,菊花历来是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在元稹的《菊花》这首诗里,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 本文表 【查看全文】
4 元稹《重赠乐天》注释元稹的《重赠乐天》描写了两人赠别前的情景和对赠别时的想象,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依依惜别之情,感情真挚动人。 重赠乐天⑴ 休遣⑵玲珑⑶唱我诗,我诗多是别⑷君词。 明朝⑸又向 【查看全文】
5 元稹遣悲怀(三首)元稹的遣悲怀相信大都很熟悉,下面是元稹遣悲怀(三首),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遣悲怀(三首) 唐 元稹 遣悲怀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①,自嫁黔娄百事乖②。 顾我无衣搜荩箧③,泥他 【查看全文】
6 元稹题杜甫墓志铭引导语:《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是唐代文学家元稹为著名诗人杜甫撰写的墓志铭。下面我们来仔细读一篇这篇铭文。 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 元稹(江陵士曹时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