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写菊花的诗

发布时间:2017-12-31 00:00

  导语: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是这种写作手法,寓有深意。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元稹写菊花的诗,大家一起来欣赏吧。

  菊花

  作者: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

  陶家:陶,指东晋陶渊明。

  【简析】

  最后两句说明他偏爱菊花的原因,是历来被人传诵的句子。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赏析】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咏菊,一般要说说菊花的可爱。但诗人既没列举“金钩挂月”之类的形容词,也未描绘争芳斗艳的景象。而是用了一个比喻——“秋丝绕舍似陶家”。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秋丛,即丛丛的秋菊。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他的名句。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

  诗人为什么如此着迷地偏爱菊花呢?三、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迭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庭际晚菊上主人》:“九月将欲尽,幽丛始绽芳。都缘含正气,不是背重阳。采去蜂声远,寻来蝶路长。王孙归未晚,犹得泛金觞。”


相关阅读
1 元稹的风流情事(一)

引导语:元稹的对亡妻的悼亡诗可谓是让人潸然泪下,而可悲的是,即使元稹如此爱他的妻子韦丛,他的风流韵事却一点也不少,甚至在韦丛新逝,就纳妾快活了,今天我们来讲一下元 【查看全文】

2 潘岳与元稹的悼亡诗

潘岳和元稹的悼亡诗是中国古代文学领域的一朵奇葩,二者悼亡诗的有何异同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悼者,哀也(《广雅释沽》)。悼亡诗,顾名思义,就是哀悼亡者的诗篇。悼亡诗究其 【查看全文】

3 元稹《梁州梦》创作背景

元稹的《梁州梦》大家应该不陌生,那它的创作背景大家清楚吗?随小编来看看吧。 梁州梦 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 【创作背景】 此诗 【查看全文】

4 元稹关于爱情的诗

元稹的诗歌中多以爱情诗出名,虽然元稹的爱情诗很动容,但是元稹却被认为是痴情不专情的人,下面是元稹关于爱情的诗,欢迎参考阅读! 1、《自述》 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 【查看全文】

5 元稹与韦丛

引导语: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这句诗想必很多人都耳熟能详,这首诗原意是作者元稹为了悼念亡妻韦丛而写,但到了现在社会这句诗早已变了最初的意思。不过对于诗人 【查看全文】

6 《采珠行》元稹

引导语:《采珠行海波无底珠沉海》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元稹。采取的是批判角度,走的是现实主义路子其古诗全文如下: 《采珠行》 元稹 海波无底珠沉海,采珠之人判死采。 万人判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