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嗣彭王子志谦坐仇人告变/考讯自诬/株蔓数十人/行冲察其枉/列奏见原/四迁大理卿/不乐/法家固谢/所居官改左散骑常侍/
B.嗣彭王子志谦坐仇人告变/考讯自诬/株蔓数十人/行冲察其枉/列奏见原/四迁大理卿/不乐法家/固谢所居官/改左散骑常侍/
C.嗣彭王子志谦坐仇人告变考讯/自诬株蔓数十人/行冲察其枉/列奏见原/四迁大理卿/不乐法家/固谢所居官/改左散骑常侍/
D.嗣彭王子志谦坐仇人告变考讯/自诬株蔓数十人/行冲察其枉/列奏见原/四迁大理卿/不乐/法家固谢/所居官改左散骑常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是对参加会试成绩优异者的称谓。
B.出,指离开京城到外地任官;入,指到朝廷做官。
C.太子宾客,官职名称,主要职责是侍奉、教导、劝谏太子。
D.《孝经》,我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在唐代被尊为经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澹深受人们赏识。狄仁杰称他是自己一日不可或缺的药品石针;马怀素、褚无量的著书事业没有完成就去世了,皇上让元澹代为完成。
B.元澹才华极为突出。人们不知挖掘出来的形似琵琶的铜器为何物,但元澹却认出是名为“阮咸”的乐器,让人以木头仿制,果真能演奏。
C.元澹做官不违己意。朝廷让他担任岐州刺史,兼任关内按察使,元澹认为自己没有这方面的才能而拒绝;后来他又推辞了大理卿的官职。
D.元澹敢于发表意见。在是否把魏征的《类礼》列于经的问题上,元澹和右丞相张说观点相左,他怀疑有人挑拨离间,便写了《释疑》为自己辩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门下充旨味者多矣,愿以小人备一药石,可乎?
(2)恨史无编年,乃撰《魏典》三十篇,事详文约,时人尚之。
答
1.B [“考讯自诬”不能断开,“不乐法家”不能断开。]
2.A [“会试”错误,应为“殿试”;科举考试时代,参加殿试录为三甲的贡士称为进士。]
3.B [“名为‘阮咸’的乐器”表述错误,原文的意思是说,元澹指出这是阮咸这个人所制作的乐器。]
4.(1)您门下的宾客中,可以充当美味佳肴的已经很多了,希望您能让我做一剂药,可以吗?
(2)(元行冲)对没有本族的编年史很遗憾,于是撰写了《魏典》三十篇,叙事详细,语言简约,当时的人们都推崇它。
参考译文
元澹,字行冲。年幼时父亲去世,被寄养在外祖父司农卿韦机家生活。长大之后,博学多才,特别精通训诂之学。后来考中了进士,累次升迁后做了通事舍人,狄仁杰器重他。元澹曾对狄仁杰说:“下级对于上级来说,就像以备不时之需用的积蓄,富裕人家的储备,有众多肉类以供应各种膳食佳肴,有多种药物以防治疾病的发生。我想,您门下的宾客中,可以充当美味佳肴的已经很多了,希望您能让我做一剂药,可以吗?”狄仁杰笑着说:“您正是我药箱中的药品石针,不可一日没有啊。”景云年间,被授予太常少卿的官职。元行冲因为族系出自拓跋,对没有本族的编年史很遗憾,于是撰写了《魏典》三十篇,叙事详细,语言简约,当时的人们都推崇它。当初,魏明帝时,有人挖古墓找到了一个铜器,样子像琵琶,但外形正圆,没有人能分辨出是什么。元行冲说:“这是阮咸所制作的乐器。”(明帝)让人用木头仿制了一个,安上弦,演奏起来(果然)声音清亮、典雅,乐家于是把这种乐器称为“阮咸”。开元初年,(元澹)离开京城担任岐州刺史,兼任关内按察使。他认为自己是一介书生,没有监察弹劾的才能,坚决推辞。后来进入京城担任右散骑常侍、东都副留守。嗣彭王之子李志谦因为仇人告发谋反,经严刑拷打就承认了强加给自己的罪行,株连了数十人。元行冲审查后知道他们是被冤枉的,就上奏折请求宽恕他们。四次升迁至大理卿,不喜欢法家,于是坚决推辞所做的官,改任左散骑常侍。后来又担任检校集贤,两次升迁担任太子宾客、弘文馆学士。先前,马怀素撰写书志,褚无量校刊四部书使之纯正,可是事业没有完成,两人就相继去世。皇上下诏命令元行冲代替完成。唐玄宗亲自为《孝经》写注,下诏让元行冲为《孝经》作疏,后来他的著作被列入当时的必修教材。一开始的时候,魏光乘曾把魏征撰写的《类礼》列为经书,玄宗让元行冲与众多儒生为之作疏,想要把它作为学校的教材,于是就让国子博士范行恭、四门助教施敬本收集、修改、整理为五十篇,献给皇上。在这时右丞相张说献言说:“戴圣所写的《礼记》,已经流行千年,向来与经书并列,不可废弃。魏孙炎当初凭借原有的《礼记》摘录同类的编成一书,如同抄袭,诸儒都指责他。到了魏征另外加以整理编排,现在又要为它作注,这样的书恐怕不可用。”皇帝认为他说得对,因此这本书留在宫中没有拿出来。元行冲猜想众儒士离间自己,于是写了文章为自己辩解,名叫《释疑》。不久请求告老还乡,开元十七年去世,享年七十七,被追赠为礼部尚书,谥号是献。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