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的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建炎三年(公元1129)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绍兴二年(公元1132),清照再嫁张汝舟,遇人不淑,旋即离异。清照无儿女,晚年孑然一身,寄人篱下,孤寂而死。
《声声慢》词,就是李清照身经上述国破、家亡、夫死、遇人不淑等不幸遭遇以及颠沛流离、孤苦无靠的反映。全词透过残秋景象层层的描述,以表现作者离乱的苦楚和忧患余生的悲哀。通首纯用白描,层层铺写,呜咽满纸。词论家评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堪称抒情写意的佳作。总结前人研究,《声声慢》之美妙,大抵有四点:
(一)叠字运用,创意出奇
首句连下七组叠字,包含恍惚、寂寞、悲伤三层递进的意境,真有 “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曾申说其婉妙:“中心无定,如有所失,故曰‘寻寻觅觅’。房栊寂静,空床无人,故曰‘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六字,更深一层,写孤独之苦况,愈难为怀。”下阕又用“点点滴滴”两组叠字,赢得历代读者无比赞叹。有认为创意出奇者,有认为情景婉绝者。或以为工于锻炼,出奇胜格;或以为造句新警,绝世奇文;或推崇其“以故为新,以俗为雅”;或以为“公孙大娘舞剑器手”,或以为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其中,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的论说,最能传其美妙:“此十四字之妙:妙在叠字,一也,妙在有层次;二也,妙在曲尽思妇之情;三也,良人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信其即去者,用以‘寻寻’。寻寻之未见也,而心似仍有未信其便去者,用又‘觅觅’;觅者,寻而又细察之也。觅觅之终未有得,是良人真个去矣,闺闼之内,渐以‘冷冷’;冷冷,外也,非内也。继而‘清清’,清清,内也,非复外矣。又继之以‘凄凄’,冷清渐蹙而凝于心。又继之以‘惨惨’,凝于心而心不堪任。故终之以‘戚戚’也,则肠痛心碎,伏枕而泣矣。似此步步写来,自疑而信,由浅入深,何等层次,几多细腻!不然,将求叠字之巧,必贻堆砌之讥,一涉堆砌,则叠字不足云巧矣。故觅觅不可改在寻寻之上,冷冷不可移植清清之下,而戚戚又必居最末也。且也,此等心情,惟女儿能有之,此等笔墨,惟女儿能出之。”
(二)叙写伤感,层次分明
整首词,总共可分三节九个层次。“寻寻觅觅”以下七组叠字是第一节。这一节可分三个层次:“寻寻觅觅”,叙写恍恍惚惚、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这是第一个层次。这个遗失的东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太平生活,也可能是与赵明诚之间的幸福与爱情,更有可能是钟爱一生的书画金石。总之,是她十分喜爱的东西,如今不复存在,所以她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叙写外在环境的寂寞;“凄凄惨惨戚戚”,转写内在的心理状态,分别为第二、第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将历经丧乱、家破、夫亡之身世,飘零、孤寂、不幸的遭遇,细致表出自“乍暖还寒时候”到“却是旧时相识”,是第二节。上节七组叠字,总言心情的悲伤;这一节承上申说可伤的情景,也分为三层:“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是第一层,写气候冷暖不定之可伤。“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为第二层,言谈酒不敌晚风之可伤。“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写雁声过耳之可伤,为第三层。换头三句,仍分三层,渲染可伤的情事:“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写懒摘黄花之可伤,为第一层。“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日长难熬之可伤,为第二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写雨滴梧桐的凄凉伤感,为第三层。从各种不同的层面,就悲伤心情作渲染挥洒,是借镜辞赋的写作手法。“以赋为词”,北宋词人周邦彦最为擅长;李清照亦长于写赋,故也能借镜赋法填词。至于末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则总结前面三节六层可伤之事。前文蓄势厚实,故此处总结顺理成章。
(三)借景象描述,表现悲戚心情
上阕“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是透过十月小阳春的冷暖无常,转写为忧愁伤神伤身。凸显结果,就可以省略原因,而且曲折有味。“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是写她借酒浇愁,而又忧愁难遣。“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透过北雁南飞,曲写家破夫亡、漂泊南方的悲苦。下阕“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菊花的枯槁憔悴、愁损容颜,正是李清照不幸遭遇的现实写照。“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是愁苦已极、度日如年的反映。“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叶落,细雨黄昏,更添愁思。用“兼”字、“细”字,细腻道出词人的苦闷:“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诉诸听觉,象征诸般苦难对作者的摧残。“点点滴滴”四叠字的运用,活现了细雨的连绵不断、愁苦的络绎不绝。总之,全词借景抒情,运景入情:透过冷冷清清、乍暖还寒、晚来风急、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细雨诸景象,以表现孤寂、凄凉、悲伤、哀愁的心境。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读之使人动容。
(四)以声摹情,展现乐章之美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曾称:“《声声慢》是李清照词中特别讲究声调的一首名作。”夏先生曾提出全词多用齿声字(齿音)及舌声字(舌音):《声声慢》用舌声的共十五字:淡、敌他、地、堆、独、得、桐、到、点点滴滴、第、得。用齿声的四十二字:寻寻、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时、最、将、息、三、盏、酒、怎、正、伤、心、是、时、相、识、积、憔悴损、谁、守、窗、自、怎生、细、这次、怎、愁、字。全调九十七字,而这两声却多至五十八字,占半数以上;尤其是末了几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十多字里舌齿两声交加重叠,这应是有意用啮齿叮咛的口吻,写自己忧郁的心情。不但读来明白如话,听来也有明显的声调美,充分表现乐章的特色。这可见她艺术手法的高强,也可见她创作的大胆。宋人只惊奇她开头敢用十四个重叠字,还不曾注意到它全首声调的美妙。(夏承焘《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相关阅读
1 李清照的私生活
引导语:总所周知,李清照是宋朝的才女,那么大家对于她的私生活有了解?我们通过小编整理的文章来了解。 除了赵明诚,没什么人知道,李清照是个赌徒。 总是在悠闲的午后,阳光 【查看全文】
2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原文翻译赏析【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今山东济南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 【查看全文】
3 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教学重难点: 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境,体验情感,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2、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别样愁情。 3、让学生由词及人 【查看全文】
4 《武陵春·春晚》原文赏析引导语:李清照的这首《武陵春》十分出名,以下是小编精心为您准备的《武陵春春晚》原文赏析,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武陵春春晚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风住尘香花已尽 【查看全文】
5 李清照《一剪梅》课堂实录刚才我们总结了鲍照《拟行路难》、杜甫《蜀相》、陆游《书愤》等作品传达的不同的感情,把个人遭际和家国之恨融合在一起。接下来,我们再学习一下李清照的《一剪梅》,看看作 【查看全文】
6 李清照英文版简介引导语: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下面是小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