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字采桑子·芭蕉》
作者: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鉴赏:
上片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芭蕉树长在窗前,但却能够“阴满中庭”,这就间接地写出了它树干的高大,枝叶的繁茂,树冠的伸展四垂。接着,词人将描写范围缩小到芭蕉树的细部──蕉叶和蕉心。蕉心卷缩着,蕉叶舒展着,这一卷一舒,象是含情脉脉,相依相恋,情意无限深挚绵长。芭蕉有“余情”,自然是由于词人有情;词人将自己的情注入芭蕉的形象之中,创造了情景相生的艺术境界,极其形象地表现了她对中原故国、家乡故土的绵绵不断的思念和怀恋。
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由于“余情”是深远绵长的,所以词人直到夜晚卧床时仍处于苦苦的思念之中,使她越思越悲,越想越愁,辗转反侧,无法成眠。本已是枕上落满伤心泪,更加上三更时分窗外响起了雨声,雨点滴滴哒哒地敲打着芭蕉叶,声音是那样地单调,又是那样地凄凉。雨打在蕉叶上,如同滴落在词人的心上。在她那早已被思念煎熬,被痛苦浸透了的心中,又添上了一股酸涩的苦汁,催落了她更多的伤心之泪。三更的冷雨霖霪不止,词人的泪水更是倾泻如注;雨打芭蕉声是那样地凄凉,词人的啜泣声更加悲切。词人将“点滴霖霪”,组成迭句,不但从音韵上造成连绵悄长的效果,而且有力地烘托了悲凉凄绝的气氛。结句用“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煞住,看似平淡,实极深刻。从字面上看,“起来听”似乎纯系由于“北人不惯”,但这里的“北人”,实际上应解作“流离之人”、“沦落之人”,因此,这种“不惯”也就绝不只是水土气候上难以适应的不惯,而是一种飘零沦丧的异乡之感。深怀着这种飘泊沦亡感的词人起坐听雨,从这凄凉的雨声中她听到了些什么呢?她又想到了些什么呢?词的尾句就这样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想象余地,也留下了词人面垂两行思乡泪,坐听雨打芭蕉声的感人形象,收“言已尽而意无穷”之效。
题目:
(1)这首词的上片从那些角度,写出了芭蕉怎样的特点?
(2)有人评论,“下片结句用‘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煞住,看似平淡,实极深刻。”试结合李清照生平作简要分析
(3)请简要概括上片中芭蕉树的形象特点。(4分)
(4)词人在下片是如何抒发思想感情的?(4分)
参考答案
(1)上片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芭蕉树长在窗前,但却能够“阴满中庭”,这就间接地写出了它树干的高大,枝叶的繁茂,树冠的伸展四垂。接着,词人将描写范围缩小到芭蕉树的细部——蕉叶和蕉心。蕉心卷缩着,蕉叶舒展着,这一卷一舒,象是含情脉脉,相依相恋,情意无限深挚绵长。
(2)字面上看,“起来听”似乎纯系由于“北人不惯”,但这里的“北人”,实际上应解作“流离之人”、“沦落之人”,因此,这种“不惯”也就绝不只是水土气候上难以适应的不惯,而是一种飘零沦丧的异乡之感。
(3)树干高大,枝叶繁茂,(2分)叶心舒卷,脉脉含情。(2分)
(4)词人通过长夜孤枕难眠、雨打芭蕉之声的单调连绵和客居异乡的飘零处境,(2分)抒发了深沉浓重、凄凉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2分)
相关阅读
1 渔家傲李清照阅读练习题答案
引导语:有关李清照的两首《渔家傲》,下面就是小编收集的原文的练习题以及参考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李清照练习题答案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 【查看全文】
2 李清照《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引导语:关于才宋朝女李清照的《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是一首闺怨词,这首诗借写闺中孤寂闲闷的生活,以抒思妇独守空房的愁情,我们一起阅读下文的相关知识点。 《浣溪沙莫许 【查看全文】
3 李清照蝶恋花的原文引导语:才女李清照的《蝶恋花》词牌名,大家知道哪些?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她的2首《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与《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的原文,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蝶恋花暖雨 【查看全文】
4 李清照的《一剪梅》赏析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查看全文】
5 李清照的渔家傲的赏析李清照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李清照的渔家傲的赏析吧! 李清照的渔家傲的赏析 渔家傲·天接云 【查看全文】
6 渔家傲 李清照答案引导语:宋代才女李清照的《渔家傲》,这首诗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