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下面对这首词词句的解说,不确切的一项是( )
A.“红藕香残”,词人一开始将目光投射到远处,以环境描写来点染“秋”的季节特征。同时,一个“残”字,所透露出的,是淡淡的哀愁,暗示出词人心绪的不佳。
B.“玉簟(diàn)秋”三字,表明作者已将目光收回,关注近处的事物。词人身边竹席如玉,不仅浸透着秋凉,而且以此直露地抒发自己的孤独感。这样,一个形单影只的少妇形象,便鲜活地站在读者面前了。
C.“独上兰舟”,这无疑是从正面表现孤独。试想,倘若丈夫在家,何至于“独上兰舟”?可见,一个“独”字,直率地袒露了女词人的情感世界。
D.“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七个字中,竟连用两个“自”,不仅形象地写出了花与水的无人欣赏,受到冷落,而且,词人寓情于物,借花与水自然形态的自落自流,来深层次地影射自身的孤独与寂寞。
2.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表现闺情的词。我国文学史上,闺情诗词不在少数,但大多为男性所作。有的尽管描写细腻,但对女性内心世界的刻画往往不到位,李清照的这首诗独领风骚。
B.《一剪梅》是女词人写给丈夫赵明诚的,堪称一位少妇的内心独白。全词60个字,只有“两处闲愁”4字写到夫妻双方各自的愁闷;词中的56字,都在写自己,可以说,它勇于创新,笔调奇特,风格纯真,耐人寻味。
C.词的上阕,表现女词人的独居生活,以及为排遣孤独与寂寞所采取的举动,并由此催生联想与想象;下阕又回到现实中来,借眼前物感怀,又用“计”来消除孤寂生活和思念之苦。
D.《一剪梅》虽为词,但其律诗的身影却隐约可见,也难怪有人将词称为“诗余”。全词8个长句中,竟有4个完全可视为七言律诗;另4个长句均切分为两截,每分句为4字,其音韵和旋律统一,这又体现出词的另一特色:长短句相间。
答案:
1B
2C
解析:
1.B项的理解有两处失误:其一,孤独感,是含蓄地显示出来的,并非“直露地抒发”;其二,“形单影只的少妇形象”,是读者隐隐感到的,并非“鲜活地站在面前”。
2.C项对下阕的赏析不到位,尤其本项最末一个分句的表述恰与原词相悖——词句说“无计可消除”。
相关阅读
1 李清照渔家傲翻译
引导语:渔家傲是词牌名,北宋流行,有用以作十二月鼓子词者,也是曲牌名,南北曲均有。下文是小编整理李清照的《渔家傲》原文翻译,与大家分享学习。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查看全文】
2 李清照《声声慢》《声声慢寻寻觅觅》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 【查看全文】
3 李清照一剪梅赏析分享李清照的一剪梅让人读完非常有感触,下面一起去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李清照一剪梅赏析吧! 一剪梅 作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①,轻解罗裳,独上兰舟②。云中谁寄锦书来③?雁 【查看全文】
4 李清照的影响刘勰论作家和艺文风调之大别,曾谈到作家体性不同,气有刚柔、文之任势,势有刚柔。李清照诗文词赋,韵致多样,刚柔兼具,其审美风姿,也卓有独诣。李清照历来被推为词采第一 【查看全文】
5 李清照《题八咏楼》引导语:《题八咏楼》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南渡后所做的一首诗,李清照在诗中极大的抒发了她心忧国事,对收复失地的渴望,哀叹宋室之不振。其中江山留与后人愁一句是流传很广的 【查看全文】
6 李清照闺情词的艺术表现手法李清照大部份的作品都有用外在的景,来反映或是映衬内心的情,其实不仅是李清照,有许多的词人也常用这种手法来表达词意,但是李清照更胜於人的是她能够用平易浅白的词,托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