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清照现存词作中专事咏物或涉及花卉意象的占到相当比重,无论其创作态度还是所取得的总体艺术成就在古代诗词创作中都是极其突出的,这些词不仅是作者独特的审美观照和情感体验的外显,还是易安词艺术品格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李清照;咏梅词:菊花;桂花;审美意蕴
李清照现存约60余首词中,专事咏物的词约14首。其中涉及花物品类的主要有梅花约7首、桂花约2首、菊花1首、牡丹1首、银杏1首、梧桐1首、芭蕉1首。词中涉及花卉意象的约22首,大抵也在梅花、菊花(黄花)、海棠、桂花、梨花、荷花、梧桐、桃李、杨柳之间。它们都是作者独特的审美观照和情感体验的外显。是易安词艺术品格的重要标志。
一
李清照多梅花词。陈祖美先生指出:李清照的“《漱玉集》中比重最大的是咏梅词,假如把它们依次联章,简直可以构成一部堪与两宋之间的三、四代皇室的兴衰史相始终的作者的心灵史”。梅品即是人品。作者咏梅赏梅、爱梅怜梅,即是自咏自赏、自爱自怜的情感的外化。而且都能写得形神高远,物我合一,浑然一体,意境深广,远非一般咏梅词可比。
还在早年的一首《渔家傲》词中,她就曾盛赞“此花不与群花比”:
雪里己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这首词吟咏傲立霜雪的寒梅,表现出词人赏梅、爱梅的芳心。词中“香脸半开娇旖旎”、“造化可能偏有意”、“此花不与群花比”,正是作者少女时期处境优裕、孤高自赏、超群拨俗品格和形象的真实写照。
对于盛开的梅花。李清照则用“柳眼梅腮”(《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柳梢梅萼”(《临江仙·并序》)来状写,显出早春风光的艳冶灿烂。即使面对“残枝”、“残蕊”(《诉衷情·夜来沈醉卸妆迟》),她也仍然充满信心。象《满庭芳》写“残梅”: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红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作者既赞梅花的“韵胜”,同时又为梅花的“难堪雨藉,不耐风揉”的命运担忧。而恰在这时,又传来“梅花落”那凄婉的笛声,更凭添了作者几许浓愁。但紧接着,作者又用“莫恨”、“须信道”这样果决的语气来表明自己的心迹。结句的“难言处”三字,似乎再次向读者暗示了自己不幸的身世。但作者仍然充满了自信,说“疏影尚风流”,这里写梅花。更是写自己。全词一波三折,音调低沉谐婉,确实达到了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境界,体现了李清照词的基本艺术特色。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李清照晚年的创作。可见她对梅花的态度一向是欣赏的。
李清照更有一首《清平乐》,竟概括了自己一生赏梅的经历: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按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李清照19岁婚后,与丈夫赵明诚感情笃深,几乎朝夕相处,歌咏唱酬,文字校斟,抽书斗茶。颇得唱随之乐。首二句的“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即是作者对自己早年赏梅生活的追忆。第三、四句:“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则是作者中年以后的赏梅形象。这时丈夫赵明诚时或有外任。清照便不免时常独居,或者还可能如有学者考断的那样,明诚或有蓄妾之举。因而这一时期,清照的生活也并非后人想象的那样美满和谐,所以她才会“赢得满衣清泪”。下阕:“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无疑是李清照晚年的自我写照。南渡以后历经种种磨难,李清照已经由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女、雍容华贵的少妇变成一个“萧萧两鬓生华”的老妇人了。她这时候是觉得“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的(《菩萨蛮》),又哪来的闲情观赏梅花呢?
二
其实,李清照还盛赞菊花。如《多丽》(咏白菊):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醵。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阜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这首词用典极繁,在易安词中是不多见的。词的开篇即因菊花纤细而用“揉损琼肌”来写。然后进一步用四个历史人物作类比反衬:贵妃醉脸、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一气铺排众多典故来说明白菊既不似杨妃之富贵丰腴,更不似孙寿之妖娆作态。其香幽远,不似韩寿之香异味袭人;其色莹白,不似徐娘之白。傅粉争妍,乃是屈子所餐,陶潜所采。下片续写,用一“渐”字表示时间推移,秋阑菊悴。“雪清玉瘦”呼应“揉损琼肌”。紧扣白菊在风雨中挣扎自立从开到谢的神态。这里不说人对残菊的依恋,反说菊愁凝泪洒,依依惜别。又用汉皋解飒、纨扇题诗两个典故说明得而复失、爱而遭弃的失落、捐弃的悲哀。怅惘之情,融入朗月清风、浓烟暗雨之中,又通过这既清朗、又迷离的境界具象化。同时,还暗示了菊既不同流俗,就只能在此清幽高洁而又迷漾暗淡之境中任芳姿憔悴。
李清照词中经常将菊花称为黄花,《礼记,月令》:“鞠有黄花。”鞠本作菊,黄花被看作是菊花的别称,但李清照好用“黄花”而不用“菊花”,大概还看到了“黄”字的衰飒之气。如《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及《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里把为伊憔悴的人与经霜不凋的菊花比,实质是要表达看谁更“瘦劲”之意。
相关阅读
1 《如梦令》李清照的教案
导语:《如梦令》是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所写的惜春的词,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文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如梦令》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查看全文】
2 李清照的一剪梅的赏析《一剪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它很好地体现了被称为“易安体”的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清照的一剪梅的赏析,欢迎来参考! 一剪梅 红藕香残 【查看全文】
3 醉花阴李清照阅读答案导语:《醉花阴》以愁贯穿全文,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文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醉花阴》的阅读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醉花 【查看全文】
4 李清照声声慢后阙教案李清照声声慢后阙教案篇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品味叠词的作用。 2、解读词的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 3、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体会其后期 【查看全文】
5 李清照词《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审美赏析临江仙⑴ 欧阳公作《蝶恋花》⑵,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⑶。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⑷,其声即旧《临江仙》也⑸。 庭院深深深几许⑹?云窗雾阁常扃⑺。柳梢梅萼渐分明⑻。春 【查看全文】
6 《李清照 一剪梅》教案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一剪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它很好地体现了被称为易安体的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即清丽典雅,温婉细腻。鉴赏这首词应该让学生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