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此词在古代选本中,或附有“重阳”、“九日”副题,是词人与赵明诚婚后两年,受朝廷党争牵连,回山东原籍所作。它抒写了一位多才敏感的少妇在重阳佳节,对远方丈夫刻骨铭心、又委婉动人的相思之情。薄雾浓云是天上由早晨到白天的景象,对应着室内龙脑香料在兽形铜香炉中渐渐消熔为烟的时间流逝。彷徨室内,仰望天际,一副寂寞无主的神情可见。心理感觉化的时间不同于自然时间。它可以把自然时间伸长或缩短。重阳已是白天渐短的时节,但耐不住似雾如云的愁思把它拉长为“永昼”。总算把漫长的白天熬过去了,又一次辜负了重阳佳节。面对着冷清清的磁枕和纱帐(厨形的蚊帐,古称为
),半夜难眠,直感到一股凉气把浑身浸透。词的上片从早上写到半夜,词的下片写的是半夜难眠时对黄昏一幕的幻觉。词人在幻觉中看到另一个孤独的“我”,这个“我”已经没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自在的心情,而是对菊把酒消愁,对着苍茫黄昏而不知回屋,任随菊花幽香飘满衣袖。南朝江淹的《别赋》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苦于离别的人,感到魂魄离散,魂不守舍。
那个黄昏把酒的“我”无奈而突然地叹息一声:不要说不会丧魂落魄啊,你看西风卷起窗帘之处,人就像菊花一样面黄肌瘦!关于结尾三句,元朝伊世珍《琅?记》传说,李清照把这首《醉花阴》寄给丈夫赵明诚,赵明诚自愧不如,叹赏之余想与她比个高低。就废寝忘食地用三天三夜写了五十首词,混杂着交给朋友陆德夫看,陆德夫反复琢磨后,说:“只三句绝佳。”结果是李清照写的最后三句。所谓绝佳,就佳在它以“人、花比瘦”的奇喻,使人的情感体验、生命体验,与天地灵气相通了。
相关阅读
1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翻译及赏析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 【查看全文】
2 渔家傲雪里李清照赏析《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词。此诗吟咏寒梅。写梅即写人,赏梅亦自赏。全词由月光、酒樽、梅花织成了一幅如梦如幻、空灵优美的图画,赞颂了梅 【查看全文】
3 李清照花木词的审美意蕴探析摘要:李清照现存词作中专事咏物或涉及花卉意象的占到相当比重,无论其创作态度还是所取得的总体艺术成就在古代诗词创作中都是极其突出的,这些词不仅是作者独特的审美观照和 【查看全文】
4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蕈秋《一剪梅红藕香残玉蕈秋》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蕈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 【查看全文】
5 李清照晚年的婚姻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 【查看全文】
6 李清照武陵春的赏析武陵春,词牌名,双调小令。又名“武林春”、“花想容”。小编收集了李清照武陵春的赏析,欢迎阅读。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生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