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发布时间:2018-02-16

  【作品介绍】

  《声声慢·寻寻觅觅》的作者是李清照,被选入《全宋词》。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原文】

  声声慢·寻寻觅觅

  作者: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qīqī)。乍暖还寒⑴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1)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2)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3)乍暖还(x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4)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

  (5)怎敌地:对付,抵挡。

  (6)晚来风急:“晚”一本作“晓”。

  (7)损:表示程度极高。

  (8)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9)堪摘:可,可摘。

  (10)次第:光景、情境。

  (11)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12)晚:一作“晓”。

  【翻译】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够说尽!


相关阅读
1 点绛唇李清照词

引导语:有关词人李清照的《点绛唇》,下文是小编收集的《点绛唇·蹴罢秋千》与《点绛唇·闺思》原文注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点绛唇·蹴罢秋千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查看全文】

2 李清照的武陵春春晚赏析

导语: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 【查看全文】

3 李清照《念奴娇·萧条庭院》赏析

《念奴娇萧条庭院》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别本题作春恨、春情等。作者从一场春雨中引发出种种难以排解的愁绪。上片由春闲引发对远人的思念。下片通过抒写春寒之日的凄清 【查看全文】

4 李清照词《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原文赏析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今山东济南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 【查看全文】

5 论李清照词的抒情艺术

引导语:关于李清照词的抒情艺术,大家了解多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相关信息,欢迎大家阅读与学习。 李清照诗文俱佳,擅长四六文,不止精于词而己,而且也长于音乐、绘画, 【查看全文】

6 词人李清照写的如梦令

引导语:李清照,婉约派代表,她的《如梦令》,大家了解多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原文】 如梦令(一) 常①记溪亭②日暮③, 沉醉④不知归路。 兴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