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临江仙·梅》原文赏析

发布时间:2018-02-16

  《临江仙·梅》是李清照的一首咏物词,现存版本最早见于明人的《花草粹编》。

  此首《临江仙》的字面通俗易懂,但其寓意,则可能被认为是不雅的。人把未出场的男主人公(赵明诚)比做春天的和煦东风(暖风迟日),而担心自己将成为芳姿憔悴、浓香吹尽的落梅。结拍二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意谓春风离梅而去,却掉头(“别到”)吹拂杏花,遂使之“肥”!“梅”是公认的作者的化身,而“杏花”可喻指美女,其中的含义不言而喻。

  临江仙·梅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注释

  ①南枝:向南,亦即朝阳的梅枝。

  ②玉瘦檀轻:谓梅花姿态清瘦,颜色浅红。檀:原为木名,此处指浅绛色。

  ③羌管休吹:意谓不要吹奏音调哀怨的笛曲《梅花落》。

  ④暖风迟日:语出孙光宪《浣溪沙》词:“兰沐初休曲槛前,暖风迟日洗头天。”迟日:春日,语出杜审言《渡湘江》诗:“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赏析 细读这首赏花词,发现李清照选取的角度十分特别。第一个画面是描绘春天的来迟,梅花的不开放;第二个画面是描绘梅花的凋零,浓香之吹尽,而梅花盛开的场面只是在“清梦”中一闪而过。在词人的眼中,梅花似乎没有经历过枝头烂漫的好时光。这样苦心积虑、独具“慧眼”的艺术选择,只是要赋予“咏梅”以悲苦的含义。事实上,南渡漂泊的词人也无心赏识灿烂绽放的梅花,只是躲在房中,空任大好春光在身边悄悄流逝。一旦来到户外,梅花却又已经残败。其中,“憔悴损”、“玉瘦檀轻”等形象的描绘,仿佛是南渡后在愁苦中煎熬的词人外貌形态的写照。上下片“为谁”、“有谁知”的两度追问,又透露出世无知音的痛苦。身为女人,李清照无法真正干预闺房外面的世界,徒唤奈何。这样的托物言志法,与南渡前咏梅花之作,甚至是咏其他花卉之作,都有很大的差别。

  赏析

  细读这首赏花词,发现李清照选取的角度十分特别。第一个画面是描绘春天的来迟,梅花的不开放;第二个画面是描绘梅花的凋零,浓香之吹尽,而梅花盛开的场面只是在“清梦”中一闪而过。在词人的眼中,梅花似乎没有经历过枝头烂漫的好时光。这样苦心积虑、独具“慧眼”的艺术选择,只是要赋予“咏梅”以悲苦的含义。事实上,南渡漂泊的词人也无心赏识灿烂绽放的梅花,只是躲在房中,空任大好春光在身边悄悄流逝。一旦来到户外,梅花却又已经残败。其中,“憔悴损”、“玉瘦檀轻”等形象的描绘,仿佛是南渡后在愁苦中煎熬的词人外貌形态的写照。上下片“为谁”、“有谁知”的两度追问,又透露出世无知音的痛苦。身为女人,李清照无法真正干预闺房外面的世界,徒唤奈何。这样的托物言志法,与南渡前咏梅花之作,甚至是咏其他花卉之作,都有很大的差别。


相关阅读
1 李清照《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审美赏析

【作者简介】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查看全文】

2 《行香子·七夕》李清照

【作品介绍】 《行香子草际鸣蛩》的作者是李清照,也题作《行香子七夕》,被选入《全宋词》。这首双调小令,以托事言情的手法,通过对牛郎织女悲剧故事的描述,形象地表达了词 【查看全文】

3 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

导语:《一剪梅》诉说了作者的相思之情,历来为人称道,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文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一剪梅》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①,轻解罗裳,独 【查看全文】

4 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鉴赏

《清平乐年年雪里》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赏梅词作,也是词人对自己一生早、中、晚三期带有总结性的追忆之作。此词借不同时期的赏梅感受写出了词人个人的心路历程。词 【查看全文】

5 李清照与婉约派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今山东济南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 【查看全文】

6 李清照的诗词冷冷清清

引导语:李清照这首写于晚年的《声声慢》,无论从艺术角度还是从遣词造句方面来说,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下文就是小编收集的这首词的原文注释鉴赏,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声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