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园文化:李清照的一生

发布时间:2018-02-16

  赵明诚非常敬服李清照的才华,称她为“亦师、亦友、亦妻房”;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樊园文化:李清照的一生,更多热门杂文阅读请您继续访问(/wenxue)。

  长期以来,许多人把李清照看成一个感月吟风、悲悲切切的柔弱女性,充其量不过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而已。尽管文学史上,因她不崇拜权贵名流,敢于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但也仅尊她为“婉约之宗”。

  其实,李清照是一位气节高尚、性格刚毅、洒脱不羁的爱国女性。诚然,在她前期作品中有某些消极、感伤的情调,但通观其全部作品,我们就会对她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

  李清照出身于宦门,但不慕权贵,敢于大胆发表政见。她早年不避风险,上诗救父;对公爹赵挺之升为宰相,不以为贺反而写诗嘲讽:“炙手可热心可寒。”

  早在青年时代,她就以唐玄宗荒淫误国、招致安史之乱的历史教训,劝宋徽宗:“夏为殷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俱在。”李清照的高风亮节不仅表现在她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尤其突出地表现在她关心国家民族命运、深切同情陷于外族入侵铁蹄下的人民。

  她不甘屈辱投降,和丈夫一起流亡江南,耳闻目睹南宋小朝廷只求偏安、不思抗敌的现实,忧国伤时,悲愤交加,写下了掷地有声的铿锵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此歌颂项羽宁肯一死以谢江东父老的英雄豪气,谴责赵构苟且偷安的可耻行为。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官居礼部员外郎,是位著名学者;母亲王氏是状元的孙女,也工于文章。由于家庭的熏陶,清照年少时就有了诗名。十八岁时,与赵明诚结婚。赵明诚是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对金石图书颇有研究,学识渊博。这一对情侣真可谓品学匹配,志同道合。

  结婚以后,夫妇二人填词吟诗,时相唱和,赏玩书画,研究金石,生活充满诗情画意,十分美满。他们为“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明诚竟辞官不做,夫妇“屏居乡里”十多年。

  清照常常雪天“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明诚常为搜集金石名画四处奔走。每得佳句或真迹,常摆宴祝贺,举杯畅饮。

  在他们的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景:二人饭后来到书房,沏上茶,清照指着一大堆书对明诚说:“我说出一典故,看谁先猜出在哪本书、哪卷、哪页、哪行上,猜对了,先喝茶。”二人常一边猜一边嬉戏,笑得前仰后合,茶倾满身,结果谁也喝不成。

  每当夫妇离别之时,李清照总是写下一往情深的诗句相赠。婚后二年,赵明诚第一次奉旨出仕时,李清照在锦帕上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一剪梅》:“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赵明诚非常敬服李清照的才华,称她为“亦师、亦友、亦妻房”;李清照对赵明诚的品学也十分敬重。但是,他们互敬互爱的美满生活,很快便被金人入侵的铁蹄踏破了。

  在兵慌马乱之中,赵明诚接受了湖州太守的任命,赴任途中不幸染疾去世。清照惊闻噩耗,悲痛欲绝。她忍受着国破家亡、离乡背井的巨大痛苦,写下了充满伤感和悲愤的词章,并在颠沛流漓之中,带病坚持整理、校勘了《金石录》。为世人留下了珍贵文物。

  李清照这位才华盖世的女词人,大约在七十多岁时,于凄凄惨惨的孤寂之中,离开了人世。


相关阅读
1 李清照《武陵春》阅读答案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释:①尘香:尘土里有落花 【查看全文】

2 鹧鸪天·桂 李清照

《鹧鸪天桂》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①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注]①骚人: 【查看全文】

3 鹧鸪天李清照答案

《鹧鸪天》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① 【注】 ①指屈 【查看全文】

4 《醉花阴》李清照翻译

引导语:《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下面是小编整理这首诗的原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醉花 【查看全文】

5 渔家傲李清照简短赏析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吟咏寒梅。上阕写寒梅初放,表现梅花的光润明艳,玉洁冰清;下阕写月下赏梅,侧面烘托梅花的美丽高洁。写梅即写人 【查看全文】

6 蝶恋花 李清照翻译

引导语:蝶恋花,词牌名,出自唐教坊曲,本采用于梁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有关李清照《蝶恋花》词牌名诗,大家了解过?下文就是小编收集的其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