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李清照宋词赏析

发布时间:2018-02-16

  引导语:《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这首词不仅有李清照词作特有的抒写心理细腻、敏感的特点,更有笔力健拔、恣放的特色。以此特色来写离别之情,对一个女词人来说,尤显难能可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这首词的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原文】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作者:宋·李清照

  (晚止昌乐馆寄姊妹)

  泪湿①罗②衣脂粉满③,④四⑤叠阳关,唱⑥到⑦千千遍。人道⑧山长山⑨又断,萧萧微⑩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⑾把⑿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注释】

  ①湿:《翰墨大全》、《留青日札》、《诗女史》、《彤管遗编》、《花草粹编》、《名媛玑囊》、《林下词选》、《历代诗余》等作“揾(wèn)”。

  ②罗:《翰墨大全》、《留青日札》、《古今名媛汇诗》、《诗女史》、《彤管遗编》、《花草粹编》、《名媛玑囊》、《林下词选》、《历代诗余》等作“征”。

  ③满:《翰墨大全》、《留青日札》、《古今名媛汇诗》、《诗女史》、《彤管遗编》、《花草粹编》、《名媛玑囊》、《林下词选》、《历代诗余》等作“暖”。

  ④此句四印斋本《漱玉词》注“别作泪揾征衣脂粉暖”。

  ⑤四:文津阁四库全书本《乐府雅词》作“三”。

  ⑥唱:《历代诗余》作“听”。

  ⑦到:《翰墨大全》、《诗女史》、《彤管遗编》、《花草粹编》、《名媛玑囊》、《林下词选》、《历代诗余》等作“了”。

  ⑧道:《历代诗余》作“到”。

  ⑨山:《历代诗余》作“水”。

  ⑩微:《留青日札》作“风”。

  ⑾好:《翰墨大全》、《留青日札》、《诗女史》、《彤管遗编》、《花草粹编》、《名媛玑囊》、《林下词选》、《历代诗余》、《古今名媛汇诗》、《古今女史》作“若”。

  ⑿把:《翰墨大全》、《留青日札》、《诗女史》、《彤管遗编》、《花草粹编》、《名媛玑囊》、《林下词选》、《历代诗余》、《古今名媛汇诗》、《古今女史》作“有”;四印斋本《漱玉词》注“别作有”。

  【作品介绍】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的作者是李清照,也题作《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被选入《全宋词》。这首词是李清照从青州赴莱州探夫途中晚上宿昌乐县(今属山东)驿馆时怀念其家乡姊妹而作。全词双片六十字。上片通过“脂粉满”的描绘,“千千遍”的夸张,“山又断”的比喻,“闻微雨”的气氛烘托,表现雨中伤别的境界;下片从正面对作者的心理作了更细腻的刻画。此词通过词人自青州赴莱州途中的感受,表达她希望姐妹寄书东莱、互相联系的深厚感情。

  【创作背景】

  公元1120年(北宋宣和二年庚子)赵明诚知莱州,李清照未与之同去,仍居青州。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辛丑)秋天次年起身赴莱州与丈夫团聚,行到昌乐,遇雨宿于旅馆中,一时难以见到久别的丈夫,又思念家中姊妹,寂寞凄苦中写了这首《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

  【讲解】

  李清照,是北宋著名的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在今山东省)人,从小受到父母的熏陶,爱好文艺,结婚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从事金石书画的收藏和研究工作。她擅长诗文,词的成就很高。她的词格调清新,语言朴素,长于白描,自成一格。前期主要写女子的生活和感情。一一二七年金兵南下,北宋灭亡后,她逃难到南方,经受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之苦,这在她后期的词中有所反映。

  这首词是李清照路过昌乐(在今山东省)时,晚上在客馆里怀念姊妹而作。

  词是在眼泪和歌声中展开的。看,她哭得多么伤心。丝绸的薄衫被泪水浸湿,脸上的脂粉也和在泪水中沾满衣衫。她已经把著名的送别曲——《阳关三叠》唱过无数次了。《阳关三叠》即唐朝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yì]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所以称为“三叠”,是因为按照曲谱的规定,“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在演唱时应反复三遍,以表现依依借别之情。苏轼《论三叠歌法》里说:“若通一首言之,又是四叠。”指每句都重唱一遍,到重唱第四句称“四叠”。这里称“四叠阳关”,即着重在重唱第四句,就更加突出了这支送别曲的惜别深情。她为什么这样难过地再三唱起送别曲呢?原来,就象绵延不断的山岭竟然断裂了那样,她和姊妹分别了。萧萧的细雨声,更增添了她独处客馆(孤馆)的寂寞。这支她的姊妹在分别时唱过的歌曲,她每重新唱一遍,看来都能使她重新回味分别时的情义,这或许可以稍稍慰藉她那充满思念的情怀吧!

  就这样,在上片中,作者通过“脂粉满”的描绘,“千千遍”的夸张,“山又断”的比喻,“闻微雨”的气氛烘托,把我们引进了她雨中伤别的境界。

  词的下片,从正面对她的心理作了更细腻的刻画。“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方寸”,指心。“酒盏[zhǎn]”,酒怀。她由于怀念分离的姊妹而心烦意乱,以至连饮酒话别时,杯中斟了多少酒也记不清了。为什么单单提到酒盏呢?这是和上片“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相呼应的。她的姊妹曾唱着“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歌词,为她斟酒送别。一般说来,同亲人分手的种种情景,常常是难以忘怀的。特别是思念心切时,更会去搜索记忆。李清照在为伤别而努力回忆时,却记不起饮别时的“酒盏深和浅”,可见她的思绪之乱了。

  回忆产生于思念,却不能解除思念。她只好自我宽慰。“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音书”,即书信。“凭”,这里是托付的意思。当时,李清照从青州(在今山东益都县)到东莱(在今山东省掖县)去,她的丈夫正在东莱做地方长官。

  而蓬莱呢,却是神话中的海中仙岛,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她在无可奈何之中,安慰她的姊妹,她到东莱去,离姊妹所住的地方,究竟不算太远,还是可以通过写信来致意的。在这里,她用了大雁传书的传说,并且将东莱与蓬莱巧妙地加以联想,表示了要和姊妹通信的愿望。原载:《唐宋词选讲》(陆永品)

  【赏析】

  “泪湿罗衣脂粉满”,词作开首词人即直陈送别的难分难舍场面。词人抓住姊妹送别的两个典型细节来作文章:“泪”和“脂粉”,词人泪流满面,自然要要袖子去擦拭,结果衣服上满是泪水,满是脂粉,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了自己无限的伤感。次写“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热泪纵横,犹无法表达姊妹离别时的千般别恨,万种离情,似唯有发之于声,方能道尽惜别之痛,难分难舍之情。“四叠阳关”,苏轼《论三叠歌法》中的说法可参为注解:“旧传《阳关》三叠,然今世歌者,每句再叠而已。若通一首言之,又是四叠。皆非是。若每句三唱,以应三叠之说,则丛然无复节奏。余在密州,文勋长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阳关》。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乃知古本三叠盖如此。及在黄州,偶得乐天《对酒》云:‘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注云:‘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以此验之,若一句再叠,则此句为第五声;今为第四声,则第一句不叠审矣。”由此观之,“四叠阳关”的说法无误。“千千遍”则以夸张手法,极力渲染离别场面之难堪。值得注意的是,词人写姊妹的别离场面,竟用如此豪宕的笔触,一来表现了词人的笔力纵横,颇具恣放特色,在其《凤凰台上忆吹箫》一词中有“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似同出一机杼;二亦展现了词人感情的深挚。“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词人的笔触在结拍处一折,纷乱的思绪又转回现实。临别之际,姊妹们说此行路途遥遥,山长水远,而今自己已行至“山断”之处,不仅离姊妹们更加遥远了,而且又逢上了萧萧夜雨,淅淅沥沥烦人心境,自己又独处孤馆,更是愁上加愁。词作上片从先回想,后抒写现实,从远及近,词脉清晰。

  下片,词人的思绪又回到离别时的场景,但笔触则集中抒写自己当时的心境。“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直陈自己在临别之际,由于极度伤感,心绪不宁,以致在饯别宴席上喝了多少杯酒,酒杯的深浅也没有印象。这是和上片“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相呼应的。她的姊妹曾唱着“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歌词,为她斟酒送别。一般说来,同亲人分手的种种情景,常常是难以忘怀的。特别是思念心切时,更会去搜索记忆。词人以记不起饮别时的“酒盏深和浅”这一典型细节,真切而又形象地展现了当时难别的心境,同时也是“方寸乱”的最佳注释。歇拍二句:“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词人的思绪依然飘荡在那令人难忘的别离场合,但词作的笔力却陡地一振,奏出与前面决然不同的充满亮色的音符。词人告慰姊妹们,东莱并不像蓬莱那么遥远,只要鱼雁频传,音讯常通,姊妹们还是如同厮守在一起。词作至此,已不仅仅表现的是离情别绪,更表现了词人深挚感人的骨肉手足之情。“蓬莱”,传说中的仙山。李商隐《无题》诗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此词不仅有李清照词作特有的抒写心理细腻、敏感的特点,更有笔力健拔、恣放的特色。以此特色来写离别之情,对一个女词人来说,尤显难能可贵。

  【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等著作,但久已不传。现存诗文集为后人所辑《李清照集校注》,有《漱玉词》1卷,《漱玉集》5卷。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夏日绝句》等。

  【词牌介绍】

  蝶恋花,商调曲;原唐教坊曲名,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 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其词牌始于宋。双片共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蝶恋花》此词牌作者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或抒写心中愁的情感为多。虽有部分山水,但还是寄情于物的表现。

  【格律对照】

  双调,上下片同调,押仄声韵。共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其规范格律如下:

  例词:【北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相关阅读
1 渔家傲 李清照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查看全文】

2 李清照,宋词的一座烽火台

引导语:才女李清照,她的诗词是宋朝一座烽火台,当她的文学被点燃时,依然可以传递到今天,这种烽火燃烧起来的本身的温度,用在今天,也不会冷却,我们一起来阅读与学习吧。 【查看全文】

3 李清照的五种情怀,吟唱出来更美

引导语: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那么她的五种情怀,大家是否知道?是否是吟唱出来更美呢?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 【查看全文】

4 《醉花阴》原文及赏析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早期 【查看全文】

5 浅析李清照词广泛传播之原因

[摘要]李清照的词流传下来的虽然很少,可是她的词却是家喻户晓的,可见易安词的传播之广泛。从传播学角度分析李清照词广泛传播的原因有五点:一是宋代时印刷术的全面盛行。二是李 【查看全文】

6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疏通词义,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 2、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怀,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 3、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通过典型意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