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吟咏寒梅,写梅即写人,赏梅亦自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原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①绿蚁②,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①沈:同“沉。②绿蚁:绿蚁:本来指古代酿酒时上面浮的碎的屑沫子,也叫浮蚁,后来衍为酒的代称。
译文
白雪皑皑,满眼银色世界。就在这银色的世界里,一树寒梅点缀其间。那覆雪悬冰的梅枝,晶莹剔透,别在枝头的梅花,丰润姣洁。就是从这傲雪而放的梅花,人们才知道了春天就要到来的消息。梅花含苞初绽,娇美可怜,芳气袭人,就像庭院里刚刚出浴,换了新妆的美人。
大自然可能也有偏爱,她怜爱这娇艳的梅花,作为陪衬,才让月光这样皎洁清澈,玲珑剔透,洒满大地。让我们举杯开怀畅饮吧,值此花好月圆雪白的良宵,品酒赏梅,一醉方休。要知道,群花竞艳,谁也逊色于梅花呀。
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练习题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梅花的形象。(4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3、这首词中词人着意刻画出梅花的什么特点?(2分)
4、词人为塑造形象运用了很多手法,你对其中哪一种手法的运用感受最深?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4分)
5、请赏析“玉人浴出新妆洗”一句的妙处。
6、作者上阕写梅与下阕写梅,手法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词中展现了梅花美丽明艳、冰清玉洁的形象。(2分)上片写寒梅雪中绽放,表现梅花的光润明艳,玉洁冰清;下片写月下赏梅,侧面烘托梅花的美丽高洁。(1分)赞颂了梅花高洁的品格。(1分)
2.(1)比喻,以美人喻梅花,表现了梅花的轻盈娇美、玉 洁冰清;
(2)拟人,造物有意,故教月色玲珑透剔,从侧面表现了梅花美丽可爱;
(3)借代,以酒面泛起的微绿泡沫代指美酒,以奇代凡,形象生动。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3.(2分)这首咏梅词描写了梅花婀娜多姿的俏丽风韵,赞美了梅花傲对冰雪的高洁品格,表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崇高人格。
4.(4分)上阕,写梅景,即描写梅花的形态,主要采取了衬托和拟人的艺术手法。先是用“雪”和“春信”、“寒”和“琼枝”相衬,以使梅花傲寒不群的品格表现的更突出,更鲜明,后用“香脸半开”、“玉人浴出”,形容梅花新蕾的秀美、妖艳,以人拟花,以花类人,形象生动,引人入胜。下阕,写梅情,即表现赏梅的情致,主要采取了描写、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先是用明月映照雪地,营造出一个玲珑剔透、冰清玉洁的赏梅环境,并进一步烘托了梅花的圣洁,后又描写了人们踏着白雪,顶着明月,饮酒赏梅,发出了“此花不与群花比”的感叹。(手法只需答出其中一点,关键看分析)
5、此句以人喻梅,用玉人浴出形容梅的冰清玉洁,明艳出群。亦花亦人,形神宛肖,浑然一体。
6、上阕主要运用直接描写的手法,用“寒梅点缀”“香脸半开”“玉人浴出”直接描绘寒梅初放的明艳娇媚。下阕则转用侧面烘托,则以月色玲珑、金樽绿蚁、群花来衬托梅的雅洁不俗。
相关阅读
1 李清照如梦令两首译文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一】 应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 沉醉 【查看全文】
2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李清照宋词赏析《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的作者是李清照,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南渡后的作品。下面一起来赏析看看!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 作者:宋·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⑴,梧桐应恨夜来 【查看全文】
3 蝶恋花 离情 李清照写的引导语:《蝶恋花离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开头三句描绘风和日暖的大好春光,渲染一种令人陶醉的环境气氛。下文是这首词的知识信息,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蝶恋花 【查看全文】
4 声声慢《声声慢寻寻觅觅》的作者是李清照,被选入《全宋词》。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也全词如下: 声声 【查看全文】
5 一剪梅 李清照写的解析引导语:李清照的《一剪梅》这首词人移情入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耐人寻味。下面是原文解析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原文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查看全文】
6 李清照《一剪梅》的诗词鉴赏《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