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生平简介

发布时间:2018-02-16

  宋代,在历史上给我们留下了众多耳熟能详的名字,李清照就是其中之一。下面一起来看看李清照的生平都有哪些故事吧。

  1

  李清照,生于1084年,正是北宋后期。

  这个时候的北宋,程朱理学还没有占据绝对的地位,“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还没有成为禁锢女子的绳索,女人还是延续了唐代,有一定的自由。

  李清照的父母生了她之后,大概也没有想过要把她圈养在家里,“清照”二字甚至可能寄托了父亲的人生理想,一生清白,普照大地。

  李清照是幸运的,生在一个不错的时代,一个不错的家庭,这注定了她的青少年时代应该是幸福无忧的。

  按照现在的眼光,李清照的家庭环境不错,她的原生家庭超过了同时代很多人。

  她的父亲李格非,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中了进士,那个时代考个进士可比现在考个重点大学难的多。

  李格非也确有才华,曾被当时的大文豪苏轼赏识,而且李格非本人做过众多的教育官职,在教育系统干了很多年,对教育孩子也自有一套。

  她的母亲也不简单,祖父中过状元,她自己写文章也写的很好,不是一个普通的没读过书的家庭妇女。

  这样的高知家庭,自然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李清照从小就开始读书识字,并不像别的女孩子那样被要求女子无才便是德。

  她的父母觉得女孩子读书没什么不好,也不需要整天闷在家里,没事的时候也可以出去踏踏青,散散心。

  这个时候的李清照简直生活在蜜罐里,她就是那个从小被父母富养的孩子,衣食无忧,有见识,有才华。

  这也注定了她的人生跟一般的女孩子不会一样。

  2

  转眼就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哪个少女不思春,李清照也不例外。

  但那个时代,即使自己心里有想法,婚姻大事还是很难自己做主的,她依然无法逃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魔咒。

  李清照也为此苦恼,万一嫁一个纨绔子弟、不学无术,自己与他没有共同语言,岂不是很苦,最好找的伴侣能像自己的父母那样,除了日常琐碎,能够谈谈诗,讲讲词,你一个眼神,我已懂你的情深。

  李清照是幸运的,这个幸运与其说是命运的馈赠,不如说是自己赢得的。

  因为从小读书写文,李清照年纪不大已经小有名气,如果像现在一样有网络,她也是一个文化网红。

  出了名就有了仰慕者,赵明诚就是仰慕者之一。

  赵明诚和李清照是山东小老乡,父亲都在朝中为官。

  赵明诚本人出身官宦,却并不游手好闲,他喜欢收藏金石字画,具有很高的造诣,同时写诗作词,也具有一定的水平。

  他本人还是太学生,前途一片光明。

  他辗转听说了李清照,觉得娶这样一个有文化的妻子应该不错,有共同语言,于是委婉的向父亲赵挺之表达了自己的意愿。

  虽然同朝为官,赵挺之和李格非的政见大不相同,但这个时候还没有到你死我活的地步,相对融洽。

  赵挺之一想,娶这样一个儿媳妇对自己来说没损失,又随了儿子的愿,美事一桩。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也没有什么意见,你赵挺之比我官大,我也不巴结你,我女儿嫁给你家也不是高攀,谁娶了我家闺女才是高攀呢。

  双方父母都同意,18岁的山东姑娘李清照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嫁进了赵家。

  3

  李清照嫁给赵明诚,幸福生活从此开始。

  两个人的婚姻被称为美满婚姻的典范,两个人算的上是真正的门当户对,而且精神上也门当户对。

  两个人互相欣赏,彼此交流无障碍,赵明诚醉心于金石字画的收藏,李清照也对这项工作感兴趣,时不时的提出好的建议,夫唱妇随,好不惬意。

  当然,结了婚的李清照并不像一般的女子那样,在家里相夫教子,孝顺公婆,大门不出,二门不入。她与赵明诚的关系是夫妻,更像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很少为柴米油盐费神和操心,更多的是专注于他们的爱好和事业。

  每到初一十五,李清照经常陪着赵明诚出门,到开封相国寺一带的淘宝市场上寻找有价值的金石字画,然后买下来,带回家收藏起来,这是他们夫妻间的乐趣。

  当然,他们两家当时家境都不错,但他们也没有太多钱,经常把值钱的东西、衣物等当掉,然后凑了钱去买看好的收藏品。

  重精神,轻物质,注重精神感受是他们两个人的共识,大富大贵对他们来说没有多大的吸引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是。

  两人都觉得幸运,能够于万千人中找到一个与自己心意相通之人,从此携手一生,过神仙眷侣般的生活。

  4

  然而好运并不会总是眷顾他们,很快,李清照就由一个单纯快乐的小妇人开始尝到了人间冷暖。

  结婚第二年,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便因朝廷斗争被降了罪。

  李清照自然心疼父亲和家人,不过作为一个弱女子,她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去解救自己的父亲,便求助于自己的公公赵挺之。

  她希望赵挺之能够看在儿女亲家的份上,伸出援助之手,拉自己的父亲一把,救他出火海。

  救还是不救,这是个问题。

  赵挺之思索了良久,救他对自己有什么好处,两人本来就属于对立的两派,以前没什么纠葛,现在不同了,必须摆明立场,才能自保,同时也才能更进一步。

  老练的赵挺之并不会因为儿媳的哀求而轻易改变自己的立场,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利益。

  最终,他没有去救。

  李清照知道父亲的遭遇和公公的冷漠之后,感到很寒心,她没有像一般的女子一样,默默的把难过放在心里,而是写了一首诗去讽刺自己的公公。

  不知道赵挺之看了之后什么感觉,反正李清照是把自己的愤怒发泄出来了。

  5

  失去了娘家的后盾,李清照只能在夫家生活下去,但愿不要再有什么问题出现。

  然而,当厄运来临的时候,躲是没用的。

  几年后,公公赵挺之也在斗争中栽倒,并一病不起,撒手人寰。

  赵挺之一死,他的对头们把矛头对准了他的家人,先是他的儿子们被抓进监狱,后来又被罢了官,赶回青州老家居住。

  李清照跟着丈夫回了青州老家。

  两家先后遭了厄运,家庭陷入困境,但对李清照来说好像并没有太大的痛苦。

  本来,她就对物质生活没有多大的追求,对丈夫做多大的官也没有多少奢望,她所求的不过是,夫妻和睦相处,做着自己喜欢的事,这就是幸福。

  在青州的那十年,对李清照来说是相对幸福的十年。这个时候,丈夫不需要外出做官,两个人可以朝夕相处,共同收集一下金石字画,对对诗,饮饮茶。

  两人还经常自己找乐子,吃完晚饭没事的时候,两个人就开始斗茶。沏好一壶好茶,两个人对坐,然后随便拿起一本书,指出某页说了什么内容,输了的要给赢了的端茶。

  在这一点上,赵明诚比不过李清照,她的博闻强记让人叹服,她总是赢得多输的少。

  但赢了之后她并不是把茶一饮而尽,往往高兴的大笑,把茶水都撒到衣服上,两个人于是哈哈大笑。

  这样的生活乐趣,既不失情趣,又增进了夫妻感情。

  这个时候的李清照也是写出了大量的诗词。

  6

  像李清照和赵明诚这样的夫妻,在那个时代确实少有,李清照甜蜜的想,这样的日子再多也不嫌多。

  但生活并不会像期望的那样美好,李清照和赵明诚的感情也没有如她想象的那样一直亲密无间下去。

  在青州闲置了十年的赵明诚,被朝廷再次启用,再一次走上仕途之路。

  这个时候的赵明诚,已不是当年的毛头小伙子,家庭的变故,自己的被罢官,十年被雪藏,都让他的心态起了变化,这次的他希望在仕途上作出些成绩来,于是他欣然的走上了离家之路。

  不过,赵明诚并没有忘记糟糠之妻,他去莱州上任之后,就把李清照接到了身边团聚。

  但这个时候的李清照,感觉到了两人之间的微妙变化。


相关阅读
1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精彩赏析

引导语:李清照作为一名旷世才女,她的著作大多都是优秀,且流传千古的。以下是小编精心为您准备的一篇关于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精彩赏析,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如梦 【查看全文】

2 李清照《瑞鹧鸪·双银杏》原文注释赏析

引导语:李清照的《瑞鹧鸪双银杏》是靖康之乱后金兵南渡所做,表达了作者自己与丈夫赵明诚一起离乡背井、避乱南方的颠沛愁怀。 原文 风韵雍容未甚都⑵,尊前甘橘可为奴⑶。谁 【查看全文】

3 李清照词《声声慢》赏析

以下为大家分享关于李清照《声声慢》的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通览易安之词,充斥了太多太多的爱恨情愁!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 【查看全文】

4 李清照的诗《夏日绝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1,死亦为鬼雄2。 至今思项羽3,不肯过江东4。 注释: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 【查看全文】

5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者回去也,千万遍阳 【查看全文】

6 《如梦令》李清照赏析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赏析】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