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李清照中考题

发布时间:2018-02-16

  《武陵春》作者是李清照,词分上下阕,下半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文】

  春风停息,百花落尽,花朵化作了香尘,天色已晚还懒于梳头。风物依旧是原样,但人已经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要诉说苦衷,眼泪早已先落下。

  听说双溪春光还好,也打算坐只轻舟前往观赏。只是恐怕漂浮在双溪上的小船,载不动许多忧愁。

  【主旨】

  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构思新颖,想象丰富。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

  李清照《武陵春》中考题

  四川省乐山市

  ①上阕实写,词人写了哪两个行为来表现她的愁苦?(2分)

  答:______________

  ②下阕虚写,写出了愁苦的哪些特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0.(4分)答:①倦梳头,泪先流;(2分)②又多又重。(2分)

  (2011·四川省内江市)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8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片中,“ ”,交代的是季节特征, “ ”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4分)

  2.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4分)

  【答案】

  1.“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各2分,共4分)

  2.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两层意思各2分,共4分)

  (2013兰州市中考)

  8. 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 ”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1分)

  9. 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参考答案:

  8.(1分)物是人非

  9.(3分)C


相关阅读
1 李清照《如梦令》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 【查看全文】

2 李清照词《临江仙·梅》审美赏析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 【查看全文】

3 李清照的《如梦令》赏析

李清照宋词:《如梦令》原文: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参考注释: ①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查看全文】

4 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

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欢迎来参考! 李清照《一剪 【查看全文】

5 李清照一剪梅赏析分享

李清照的一剪梅让人读完非常有感触,下面一起去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李清照一剪梅赏析吧! 一剪梅 作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①,轻解罗裳,独上兰舟②。云中谁寄锦书来③?雁 【查看全文】

6 李清照的诗词创作风格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