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赏析

发布时间:2018-02-18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

  陆游

  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赏析】

  首二句回忆昔日送别友人的情景。坐落在长江边上的浮玉亭,是词人经常涉足的地方。暮春时节,他曾多次到此送友远行。饯宴在绿树繁茂、浓荫蔽日的亭子里举行。词人不停地举起酒杯,向挚友频频劝酒,殷殷话别,但行人和送者皆心绪不宁,为离别在即而不胜感伤。

  “阳关”句即描写这种恨别之情。“阳关”为唐代诗人王维所作《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的代称,亦名《渭城曲》。此诗将人类普遍具有的感情——友谊,写得十分真挚感人,因此,它在当时就被谱上乐曲,作为“送别曲”、“友谊歌”而广为传唱,世称“阳关曲”或“阳关三叠”。词人这里说“阳关常恨”,是因为别时与友唱阳关,唱罢阳关别故人,而他经常与友分别,故谓“常恨”;正因“常恨”,故再听到阳关唱起,就“不堪闻”了。“不堪”,意为禁不起。

  词的四五句写词人远行时的情景。陆游这次离开京口赴南昌任职,正是冷落清秋节。从前于春残花尽时与人分别,对方是行人,自己已觉伤心;今日秋风萧瑟,草木摇落,自己是行人,将别故人而远去,其悲伤之情当然要倍增于过去了。因此,此时此刻,词人的离别之恨和远行之悲,充盈胸臆,溢于颜面。

  下片仍写离情。饯宴将止,别离在即。居人和游子依依惜别,互相慰藉,想到别后天各一方,音讯难达,不禁黯然消魂,潸然泪下。“清泪”二句,生动地表现了居人和游子之间真诚而又深厚的友谊。下面“一江离恨恰平分”一句,语颇隽永,意蕴深邃。

  离愁别恨是十分抽象的东西,难以言状。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虽然以江水之无穷喻愁情之不尽的不计其数,但写得耐人寻味的佳句却殊鲜见。陆游的《浪淘沙》即景抒情,谓离别的悲愁犹如眼前的江水那么多,一半给你(居人),一半给我(游子)。

  如此描写,就把离恨的深重具体化、形象化了,能使人掂量离恨的轻重,体会分袂的痛苦,它和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词末二句,更是涉想新奇,匠心别具。词人幻想若能得千寻铁锁,把长江截断、锁住,使我不能远行,居人也可将我留住,这该有很好的事,但这是不可能的。这种幻想,表达了词人希冀与友人长在一处永不分离的良愿,也反映了词人与挚友不忍分别但又不得不别的痛苦。

  这首小令,开篇回忆往昔我送友人,接着跌进一层,状绘今日友人送我,最后通过幻想来写不忍分离,把别意写得缠绵悱恻,读来颇有余味。


相关阅读
1 游山西村陆游阅读答案

引导语:陆游的《游山西村》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下面是这首诗的阅读与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 【查看全文】

2 古代诗人陆游生平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南宋诗人。汉族。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存 【查看全文】

3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陆游

引导语: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下文是他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朝 【查看全文】

4 陆游日记作文

公元1179年月5日艳阳天 我心怀敬仰,重访孔明府。这里有山松绿草,这里有红花古钟。轻踏苔痕上阶绿,逼人山色入眼帘,触摸案犊之轻尘,思绪激越;倾听幽幽之钟鸣,心境空灵。此 【查看全文】

5 陆游镜湖女翻译

引导语:南宋著名诗人和散文家陆游,有关他的诗《镜湖女》,大家是否知道呢?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原文翻译,与大家分享阅读学习。 镜湖女 (南宋)陆游 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 【查看全文】

6 教学总结《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陆游

《课程标准》对于诗歌教学提出了这样的目标: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在华东三省六市小语协作交流活动中,我听了江苏镇江丹阳市教研室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