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陆游的《月夕》表达了作者对庭满落雪、月明风清的宁谧、安闲的氛围的喜爱之情,下面是原文赏析与阅读附答案,我们一起来阅读学习。
《月夕》
陆游
开户满庭雪,徐看知月明。
微风入丛竹,复作雪来声。
俗尘不待扫,凛然肝肺清。
村深无漏鼓,鹤戾报三更。
陆游《月夕》阅读练习题:
(1)诗的前两联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在颈联中体现出的精神境界。(4分)
3.诗的前两联是如何写景的?这两联两次写到雪,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4.结合全诗,分析尾联在表达上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
(1) 答:由视觉到听觉,由静到动,以动衬静。(2分)首联从视角角度写明月满庭院,颔联从听觉角度写风吹竹子似乎是下雪般的声音,(1分)两联共同渲染庭满落雪、月明风清的宁谧、安闲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1分)
(2)答:颈联体现出是月夜中物我两忘、内心澄澈的精神境界。(2分)前两联中的明月、风入竹子等景象刻画了出空灵环境,(1分)颈联用“肝肺清”直抒胸臆,尾联用“鹤戾”写环境的幽寂衬托内心的明净。(1分)(大概意思对即可)
(3)诗歌的前两联写景,先从视觉写月光洒满庭院的景象,再从听觉写微风吹拂丛竹发出的声音。(2分)两次写到的雪都是作者的错觉(或“虚写”),(1分)作者借雪渲染一种超凡脱俗的洁净氛围,(1分)表现其内心的澄澈。(1分)
(4)上联“村深无漏鼓”交代作者所居之地为远离尘俗的僻远之村;下联以“鹤唳”反衬环境之寂静,以“三更”写诗人夜深无眠,表现其对这种超凡脱俗境界的陶醉。
鉴赏
本诗由视觉到听觉,有静到动,以动衬静,融情于景。首联从视觉角度写明月满庭院,颔联从听觉角度写风吹竹子的声音似是下雪的声音,两联共同渲染庭满落雪、月明风清的宁谧、安闲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关阅读
1 陆游的资料
中文名称: 陆游 又 名: 陆放翁 性 别: 男 生 卒 年: 1125~1210 国 别: 中国 正式发表小说诗歌文学作品: 钗头凤 生平简介 陆游,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父 【查看全文】
2 《水调歌头 多景楼》陆游宋词赏析水调歌头多景楼 陆游 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 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 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 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 【查看全文】
3 陆游的诗句1、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临江仙离果州作》 2、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太息宿青山铺作》 3、水流云散各西东。《临江仙离果州作》 4、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查看全文】
4 陆游《满江红》两首引导语:关于陆游的2首《满江红》小编整理了,分享给大家阅读与学习。 《满江红危堞朱栏》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危堞朱栏,登览处、一江秋色。人正似、征鸿社燕,几番轻别。缱绻 【查看全文】
5 关于陆游的五言绝句北窗 云开见山雪,院静闻松风, 吏去曲肱卧,疑非尘世中。 春寒 滔天来洚水,震瓦战昆阳。 此敌犹能御,春寒不可当。 春日 冷饼细生菜,老翁殊未衰。 仍寻旧幡胜,一笑伴诸儿。 【查看全文】
6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陆游佳句01、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02、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卜算子·咏梅》 03、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钗头凤》 04、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