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官史的评价:
王安石变法导致北宋最终灭亡。
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的干将蔡京、蔡卞,在徽宗时期继续推进变法,最后北宋亡国了。
二、梁启超的评价
梁启超专门为王安石作传,于1000年后全面推崇王安石,视其为一代完人。
三、建国后的评价
基本肯定的评价,即:王安石变法实现了其富国强兵,加强宋朝封建专制统治。
四、近年来的评价
高度赞扬其“三不足”精神: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仔细分析以上评价,我们会发现如下现象:
1、古代官史的评价,主要目的在于找出北宋亡国的元凶。
作为徽宗的后人们,亡国的责任肯定不在徽宗,只能在奸臣身上找原因。于是,蔡京这个大奸臣就不得不来顶这个罪。蔡京是王安石选出来的,是王安石的得力干将,亡国之根必然在王安石这里。
2、梁启超的评价,在于王安石的变法最终被老太后们终止了。
这与维新变法何其相似?
作为维新变法的核心人物,肯定王安石实际上是在肯定自己。
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从古自今都是带有功利性的。
人们是从自身的利益需要出发来评价历史人物,而不是从真正历史人物的特定历史条件出发来评价历史人物。
因此,真正的历史是什么,我们很可能是被遮住了双眼。
下面抛开历史评价,我们理性地分析一下:
1、为什么会有奸臣?
昏君时代才出奸臣。
所谓的奸臣,在政治清明时,可能就是能臣良相。
因此,北宋的灭亡,根子出在昏君身上,而不是在臣子身上。
2、王安石的变法好不好?
好经也会让歪嘴和尚给念歪了。司法光在《与王介甫书》中提到的:
(1)本来帮助农民的青苗法,变成了官府向农民征收利息的工具。
(2)本来用于平抑价格的市易法,变成了官府与民争利的工具。
这一些可能都是真实的。
官府的税收和财政收入增加了,但老百姓却被害惨了。
3、蔡京的运气不好。
徽宗时期,情况差不多的辽国并没有变法,也让金人给灭了。
金国的太祖阿骨打,实在是个雄才大略的了不起人物。
灭北宋时虽然阿骨打已不在了,其实还是用他的余威。以后,赵构的小朝庭实力实在差得远,却挺住了,强大的金国就是灭不了他了。实在是阿骨打的继任者们太平常、太普通。
如果没有阿骨打,金人也许还是辽国的一个小部落。那样一来,徽宗与蔡京们再瞎折腾,估计也亡不了国。
由此我们得出结论,王安石变法也许不象正史讲的那样可恶,但也不象近现代人们讲得那样了不起。
王安石变法,不过是当时的统治者针对时弊采取的一些对策,时行时停。
运气好时,亡不了国,吹他富国强兵也行,说他瞎折腾也对。即使什么不做,吃祖宗饭,怕也差不到哪里去。
(神宗一上位,老臣富弼就建议神宗这个小伙子先按祖宗的法子搞20年再谈变法。可神宗这个小伙子感到为政艰难,就想变法。其实,即使国家强盛,一个小伙子敢接手国家,也很难的。在这一点上,富弼可能更有道理一些。)
如果运气差一些,遇到了阿骨打这种雄才大略,即使不变法,以徽宗那水平,怕也得亡国。
相关阅读
1 王安石《壬辰寒食》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觅②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王安石任舒 【查看全文】
2 北宋王安石的诗引导语: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他的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 【查看全文】
3 读王安石的元日原文《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读王安石的元日原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读王安石的元日原文: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 【查看全文】
4 王安石《壬辰寒食》诗歌练习及答案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②冶城: 【查看全文】
5 王安石变法的教训与启示【导读】熙宁变法,因是王安石发动,亦称王安石变法,指北宋时期,大臣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革北宋建国以来积弊的一场改革。新法立意虽好,但并未处理好具体实行的问题以及与与 【查看全文】
6 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会失败王安石变法从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神宗驾崩之后渐止。新法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理财,包括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二是 【查看全文】